骨质疏松症易发生于70岁以后的老人和绝经5~10年的女性,少数的青少年也会发生特发性的骨质疏松症。患骨质疏松症的本质是人的骨头骨量低,骨组织微循环损坏了,骨的脆性增加了,会更容易发生骨折。有些疾病也会影响骨代谢,或服用一些药物后也会导致骨质疏松。那么,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有哪些?
骨健康基本补充剂
钙剂,想必是大家最熟悉的。在当今的医疗保健领域,钙剂的种类繁多,从葡萄糖酸钙到乳酸钙,再到磷酸钙,氯化钙,枸橼酸钙,每种钙的含量都各异。其中,以碳酸钙的含量最高,它能够被人体完全溶解,而且其吸收效果极佳,使其成为最受欢迎的钙剂。枸橼酸钙含量比较低,但它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小。应该特别留心的是,如果持续摄入过多的酒类、咖啡因或者抽烟,将有损于人们摄取的钙质。此外,在服用钙片时,也应该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过度服用也有可能导致肾结石或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中国营养协会推荐超过50岁、绝经后女性膳食钙每天补充1000毫克。营养调查显示国内居民膳食中的钙平均每天大约有366毫克,故而每天需另外补充钙600毫克。
对于成人,建议维生素D的日常摄取量应该在400~600IU之间,这样才能满足65岁及更高龄段的健康需求。此外,维生素D的补充也有助于提高身体的营养素利用率,从而有效地改善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晒太阳可以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3,因此首先建议充足的阳光照射。维生素D是一种重要的营养成分,通过适当的饮食来补充。如果缺乏维生素D,可以服用药物来帮助,比如维生素D软胶囊或滴剂。
抗骨质疏松的药物
1.骨吸收抑制剂。阿仑膦酸钠、伊班膦酸钠、利塞膦酸钠,该类药物总体安全性比较好,但可能会有反酸、腹胀等不良反应,有的还会出现像“流感”那样的症状,如畏寒、发热、乏力、肌肉酸痛、呼吸道卡他症状等。若口服不耐受,可以选择注射用的唑来膦酸或地舒单抗。降钙素是一种有益的物质,可以改善腰椎和髋部的骨质密度,减少椎体和非椎体骨折的发生率。
2.骨形成促进剂。特立帕肽,为甲状旁腺素类似物。它通过促进骨量增加、骨形成和吸收,增加骨强度,减少骨折风险。这种方法可以帮助那些患有骨折的绝经后妇女改善骨骼健康。该药需要在大腿或腹部进行皮下注射,但有严重肾功能不全情况的应避免使用。
3.其他机制类药物。其他机制的抗骨质疏松药有阿法骨化醇、骨化三醇、艾地骨化醇、四烯甲萘醌。维生素D的其他来源分别是补充阿法骨化醇、骨化三醇和艾地骨化醇,它们的作用机理各异。骨化三醇直接是维生素D的代谢产物,而阿法骨化醇需要在人体肝脏的作用下转化为维生素D的代谢物。艾地骨化醇属于一种全新的维生素D衍生物,因此应该单独使用,而无须与其它维生素D药物联用,从而避免发生血液中维生素D过多的情况。四烯甲萘醌与维生素K2相似,都能够增加骨骼密度。但要想充分利用这种成分,建议饭后服用。
激素治疗
激素治疗是绝经后妇女预防骨质疏松的措施之一。激素治疗的有效时机:50~60岁或者绝经<10年,60~70岁需要专业的医生做个体化的收益评估,大于70岁就不推荐激素治疗了。激素治疗的药物有:戊酸雌二醇、雌二醇凝胶、半水合雌二醇、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雌二醇/屈螺酮、替勃龙等。此外,还有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雷洛昔芬。
可导致骨质疏松的药物
当人们因为某些疾病,服用了一些药物,也能导致骨质疏松,这时也要注意抗骨质疏松治疗,以免易造成骨折。这些药物有: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肿瘤化疗药、肝素、阿德福韦酯等抗病毒药、抗癫痫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达格列净和恩格列净等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他克莫司等。
中医中药的治疗
中成药的补肾疗法也充分发挥了祖国中医的特色,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中药复方制剂有仙灵骨葆胶囊、左归丸、芪骨胶囊、骨疏康胶囊、骨愈灵片、骨康胶囊、壮骨止痛胶囊、骨松宝颗粒等。
了解了治疗骨质疏松的多种药物,在发现身体出现骨质疏松的前后可以科学的用药,起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为了骨骼强壮,建议大家遵守一些健康的饮食和锻炼方式,比如避免吸烟和饮酒,并且多参加一些有氧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