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先我们要了解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高危因素:
产后出血出血的四大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每种原因又包括各种高危因素。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体质虚弱、精神紧张,产程中使用麻醉剂、镇静剂、宫缩抑制剂,产程异常,子宫过度膨胀:羊水过多、巨大儿,子宫畸形,子宫手术史,胎盘因素:前置胎盘、胎盘粘连植入、胎盘早剥,凝血功能异常:凝血因子缺乏,血小板减少,重症肝炎,急性脂肪肝等。
二、针对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高危因素,掌握预防产后出血的要点
1. 孕前及孕期保健
孕妇孕期应适当运动加强锻炼,增强体力,有助于分娩的顺利进行,减少产后出血的风险。定期产前检查:系统规范的产前检查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一旦发现以上高危因素应及时治疗。
2.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孕妇如有胎位不正、巨大儿、头盆不称、多胎妊娠、前置胎盘、子宫手术史不能阴道分娩等情况,需采取剖宫产术分娩,并积极预防产后出血。
3. 产时规范处理
第一产程的监护:密切观察产程进展情况,补充水分及营养物质,适当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第二产程的正确处理:指导孕妇正确使用腹压,避免产道裂伤出血,接产技术操作要规范。
第三产程的积极干预:第三产程应准确收集并测量产后出血量,胎盘娩出后并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同时,应检查软产道有无撕裂,及时对症止血。
4. 产后密切观察
产后两小时的重点监护,应在产房继续观察2小时,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阴道流血和宫缩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处理。产后24小时持续关注出血情况,医护人员应定期巡视,向产妇交代注意事项,发现问题及早处理。
三、产后出血的治疗原则及方法
(一)治疗原则:1.产后出血者及早启动抢救团队,按流程及时规范抢救产妇,2.针对出血原因止血,如:宫缩乏力者按摩子宫、及时使用宫缩剂,产道裂伤者缝合止血,胎盘胎膜因素者对症精准处理,凝血功能障碍者补充凝血因子。3.尽早吸氧,扩容抗休克治疗,必要时成分输血。
(二)治疗方式:按摩子宫、使用宫缩剂、必要时宫腔填塞、压迫式缝合(背带缝合),出血仍不能控制的,采取进一步止血措施,子宫动脉结扎,介入治疗(子宫动脉栓塞术)、子宫切除术。
1.药物——宫缩剂:具体药物包括缩宫素、卡贝缩宫素,麦角新碱,米索前列醇、卡孕栓等,宫缩乏力首选药物缩宫素,若缩宫素效果不佳,应尽早使用其他宫缩剂。
2. 手术治疗:(1)产道裂伤者缝扎出血处伤口止血,(2)宫腔填塞:宫腔填塞的方法,包括宫腔球囊压迫和宫腔纱条填塞。(3)压迫式缝合(背带缝合)。(4)子宫动脉栓塞术:对于出血量较大、出血不止病情危重的产妇,可考虑行子宫动脉栓塞术。(5)其他止血方法无效者,出血量大,可能危及产妇生命者,必要时子宫切除术。
四、总结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防治工作涉及孕前、孕期、产时、产后各个环节,通过加强孕前及孕期保健、规范产时处理、密切产后观察以及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以显著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同时,医护人员还应关注产妇的心理变化和病情变化情况,为她们提供全面的医疗和心理支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母婴安全,提高产科医疗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