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在未来的择业有所影响。如何才能防控近视呢?
近视可以治愈吗?
近视的发生发展受环境和遗传因素的共同影响,近视发生风险高的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后天环境因素的长期影响如近距离用眼多、户外活动时间少等更容易导致近视发生和近视程度快速进展。对于高度近视的家长,可以对孩子早期进行高度近视易感基因检测,从而获知近视发生风险,以期早期进行干预。目前来看,近视是不能治愈的,一旦确定是真性近视,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控制其发展,避免进一步加深度数,引起眼底病变。无论是激光手术还是晶体手术,都不能改变眼底的情况,从而无法从根本上治愈近视。
近视真的没必要控制吗?
对于青少年近视,最重要的就是控制其发展,避免高度近视或者病理性近视的发生。高度近视可以引起青光眼、眼底出血、视网膜脱离等严重的眼病,目前已经成为致盲的首要因素。所以青少年近视防控非常必要。激光手术治疗近视的方法已经很成熟和安全,但是它只是相当于在眼睛的表面做了一副眼镜,而不能改善眼底的情况,所以可以理解为手术只是帮助我们摘掉了眼镜,而并不是治好了近视。
近视眼镜越戴度数越高吗?
很多家长有一个误区,认为近视眼镜越戴度数越高。其实,近视的度数增长并不是戴眼镜引起的,而是由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视疲劳造成眼轴增长而导致。近视眼镜能够给近视的孩子提供清晰的视力,减少视疲劳,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近视的发展。近视了如果一直不戴眼镜,度数就不会发展,视力也会得到改善。这个想法是不正确的。原则上讲,如果孩子近视了,裸眼视力差,就要配戴眼镜;如果裸眼视力比较好,100度以下的近视,可以暂时不配戴眼镜,定期观察;对于100 度以上近视的孩子,就要配戴眼镜。如果近视坚持不戴眼镜,反而会加重近视的发展。孩子眼睛的调节能力很强,近视的孩子不配戴眼镜,当看远模糊的时候,就会动用自己的调节能力看清远处的物体,如果长时间这样,会导致视力疲劳、干眼症,而且会加重近视的进展。近视了就要选择科学近视防控方案,譬如离焦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低浓度阿托品,软性离焦眼镜。
防控近视的正确方法有哪些?
近视前驱期的儿童应每三个月进行屈光度、眼轴等检查,密切关注远视储备的变化,一旦发现进入近视前驱期,就应及时采取措施阻止近视的发生,在近视前驱期即增加户外活动,每天保证日间户外活动不少于2h,持续近距离用眼30~40min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min,保证充足的照明条件,遵守“一尺、一拳、一寸”要求,坚持做规范的眼保健操和保障睡眠时间等。以上综合措施,不仅需要儿童主动去做到,父母和老师也要创造良好的条件支持和指导儿童去实施,对于调节性近视可采用视觉训练、针刺、耳穴贴压、经皮穴位电刺激等技术进行睫状肌痉挛的放松。
近视发展期近视的儿童,每年睫状肌麻痹验光后近视进展速度超过0.50D,但还未发展至高度近视的阶段。这个阶段是不可逆的,但可以通过综合、有效的措施去延缓近视进展的速度。由于儿童用眼习惯、户外活动时间及遗传背景不同,这个时期儿童近视进展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随着近视度数的增加,眼轴不断延长,导致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变薄,眼底出现病理性改变,可发展为病理性近视。无论每年近视进展是否超过0.50D都应积极控制近视的进展和眼轴的变化,避免发生高度近视,避免持续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增加户外活动时间等,还需在医生指与下采取有效的诊疗与矫治措施,如配戴框架眼镜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角膜塑形镜、多焦软性角膜接触镜和周边离焦镜片等。
高度近视期:当球镜度数进人高度近视阶段,此时周边视网膜变性、近视黄斑病变及病理性近视等相关眼底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非高度近视眼明显增高,合并青光眼、白内障、斜视等眼部疾病的风险也显著增加。
眼睛是人的心灵之窗,拥有一双健康明亮的眼睛是每个人面向未来、适应工作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础。 青少年近视防控刻不容缓,人类视觉健康防护任重道远。 关爱视觉健康,呵护心灵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