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乳腺癌的典型超声表现
在超声检查中,乳腺癌的主要超声表现包括以下几方面:
1.肿块形态不规则:
在乳腺癌的超声诊断中,一个最为典型且最具敏感性的超声表现就是肿块形态不规则。通常情况下,乳腺癌的肿块为非平行生长形式,其纵横比会大于1。
2.肿块内部存在低回声:
通常情况下,乳腺癌肿块内部的回声会明显低于乳腺腺体以及脂肪组织的回声。小的癌肿内部的低回声会比较均匀,而大的癌肿内部低回声则不均匀。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较大的癌肿内部可能存在出血、坏死等情况,从而导致回声不均匀;如果其中存在囊性成分,囊性区域内甚至会出现无回声现象。
3.边界不清、毛刺:
乳腺癌具有多样化的边界特征,因此在超声检测中可呈现出毛刺状的边界回声,或薄厚不规则的强回声。同时,部分的乳腺癌在超声检测中也会呈现出后房回声减弱的现象。
4.钙化:
在乳腺癌的肿块内部,通常会存在一些微小钙化情况,这些微小钙化是由于癌肿内的组织坏死所形成的钙盐沉积。因此,在高频超声检测中,通常可在低回声肿块内清晰地见到微小钙化。此种钙化大多呈簇状分布,在0.2-0.5mm的直径范围内出现点状强回声,但是其后方通常无声影。
5.间接征象:
在乳腺癌的超声诊断中,通常还可以见到一些间接征象,比如腋窝淋巴结肿大、皮肤水肿增厚以及库柏韧带连续性中断等。
二、提升乳腺癌超声诊断准确性的方法
在通过超声检查法诊断乳腺癌时,为进一步提升其准确性,医生通常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合理控制检查体位与检查范围:
(1)超声检查时,医生应指导患者平卧,向上举起双臂。这样才可以使其乳腺平展固定,并有效降低检查位置的厚度,从而为超声扫查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
(2)患者的乳房如果比较大,或需要对乳腺外象限接近边缘的位置进行检测,医生就需要指导患者合理变换侧卧角度,并合理抬高上肢,以此来降低检查部位的组织厚度,为超声检查提供足够便利。
2.做好超声检测仪器的选择和调节:
(1)通常情况下,乳腺超声检测仪器应选择具有较高分辨率的实时性线阵探头,其中心频率应达到7MHz以上。
(2)超声检测时,在保障超声波深度穿透能力的基础上,医生应尽量将仪器的频率调整到最高,这样才可以使获取到的超声检测图像具有更高的分辨率。
(3)如果需要检查的病灶比较浅,检查时,可选择特制的超声耦合点,或将足量的超声耦合剂涂抹到检测部位的皮肤上,这样便可使病灶部位处于声场聚焦区域内,从而更加清晰地显示出患者的病灶。
(4)超声检查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合理调节超声检测的深度、聚焦以及增益等参数,以此来确保超声图像质量。同时也可以根据患者病灶的实际位置来合理调整超声图像深度,使病灶处在图像一半深度位置,以免图像深度过大所导致的尺寸过小、显示不清等情况。
3.优化改良病变血流信号:
(1)检查之前应先调节好超声检测仪器。因为乳腺血流速度一般都比较低,所以具体检查时可在仪器上选取低速度刻度,并将增益放大,将滤波降低,以免出现显著的彩色噪声。
(2)根据患者的乳腺位置来合理选择超声方法,如果其乳腺位置较浅,血流速度较慢,超声检查时通常不需要加压,以免将血管压闭,从而无法显示出血流信号。
总之,乳腺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得了乳腺癌之后,患者的病灶部位及其周边皮肤组织都将出现一定程度的病理性改变。随着肿瘤的增长,这些病理性改变将会越来越严重。而在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中,超声检测是一种典型且常用的技术手段。基于此,医生应该对超声检测技术加以合理应用,并通过合理控制检查体位与检查范围、合理选择和调节超声仪器、优化改良病变血流信号等的方式来提升超声诊断的准确性。这样才可以对乳腺癌做出及时、准确地诊断,并为其治疗方案的合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