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青年女患者咨询:最近总是反复解烂便,大便还带血,伴有肚子疼,吃了一些药一直都不好。这是怎么了?经诊断,考虑炎症性肠病可能性大。关于炎症性肠病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现在我们就以下几个问题来逐一讲解什么是炎症性肠病。
什么是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是指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可能是感染、饮食等因素作用于一些易感人群的肠黏膜,引起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所致。该病多见于青中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血便、腹痛以及肠外表现。
炎症性肠病的症状
溃疡性结肠炎主要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大便次数增多、便血、腹痛、排便急迫和里急后重等肠道表现,也可出现发热、乏力、贫血、营养不良等全身表现和口腔溃疡、眼病、关节炎、肝脏疾病等肠外表现。
克罗恩病主要为腹痛、腹泻、梗阻、瘘管形成、肛门直肠周围病变等消化系统表现,主要表现为发热和营养不良全身表现。另可有关节疼痛、皮肤黏膜结节红斑、巩膜炎、肝胆异常、小肠吸收不良等肠外表现。
炎症性肠病可出现哪些并发症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具有破坏性的炎症性疾病,不及时治疗,疾病会发展、加重、出现并发症。比如消化道大出血、肠穿孔、肠腔狭窄、肠梗阻、肠瘘、肛瘘、腹腔脓肿、肠癌等。一般克罗恩病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20%以上的患者会出现肠道狭窄、瘘管或脓肿,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炎症性肠病如何诊治
炎症性肠病诊断无单一的金标准,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内镜、组织学、影像放射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在排除感染性和其他非感染性肠炎的基础上进行诊断。若初发病例,需要确诊或排除炎症性肠病,需详细提供病史并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包括抽血化验、大小便检查、钙卫蛋白胃肠镜检查等。进一步排除其他可疑疾病。化验项目是比较多的,且可能需要分几天完成。除此之外,根据具体情况,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小肠磁共振、盆腔磁共振、小肠CT、胶囊内镜,其至小肠镜等。在少数情况下,也会出现做了以上检查仍然不能诊断的情况,可能需要等待一段时间后再复查相关检查。炎症性肠病的治疗目标是诱导活动期病情的缓解、维持缓解及防治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应在诱导缓解阶段开始维持治疗。目前临床常用治疗药物包括:
氨基水杨酸类:如美莎拉嗪、柳氦磺吡啶等,适用于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适用于激素治疗无效或激素依赖的患者。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甲泼尼龙等,适用于氨基水杨酸无效的轻-中度溃结和重度溃结、克罗恩病。
生物制剂:如英夫利西、乌司奴、维得利珠、阿达木,适用于中-重度溃结、克罗恩病。
炎症性肠病的饮食
炎症性肠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腹痛与腹泻,可能有发热和营养不良症状,应选择柔软、清淡、少渣、易消化、富于营养、有足够热量的食物。少量多餐,在急性发作期与暴发型患者中,严重者应禁食,可用强化性营养支持治疗,使肠道得到休息,症状好转后,在药物保护下逐步过渡到流质、无渣或少渣半流质等饮食。
炎症性肠病是一类慢性疾病,必须戒烟,保持充足的营养和纠正特殊营养成分的缺乏。该病呈反复发作倾向,迁延不愈,预后不佳,需按计划用药治疗,定期复查。如出现不适、病症加重或药物不良反应时及时就诊。突然停药、过早停药以及随意减量药物均可能引起疾病的迅速发展和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