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是感觉心里发慌、心脏要跳出来、要跳到喉咙口、胸口发紧、心跳快、心跳慢或心脏搏动有力或者是一种说不清的不舒感。
一、为什么会出现心悸?
心悸与心脏跳动的节律是否整齐、心率快慢等都有关。心脏病本身可以引起该症状,此外正常人在紧张、焦虑、剧烈运动、休息不好、心脏神经官能症等情况也可能诱发该症状。
心脏疾病相关的心悸主要为心律失常,按照心律失常发生时心率的快慢分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常见的包括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室性早搏,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等。
简单来说,当窦房结功能障碍,就会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窦房结过于兴奋,就出现心动过速;房室结等传导关键部位出问题了,就会出现传导阻滞;有其他部门想抢占窦房结的位置,自己做指挥,就会出现早搏、房颤等表现。
二、哪些原因会导致心悸、心律失常?
1.健康人饮浓茶、喝咖啡、熬夜、劳累、过量饮酒、精神紧张等时可以出现心跳快,自己感觉比平时心跳快,可能同时感觉心跳重,平时似乎感觉不到自己的心跳,心悸时则感觉明显。也可能会出现期前收缩,也就是早搏。
2.心脏疾病如心肌病、心肌炎、高血压、冠心病、心衰、瓣膜病、离子通道病等均可能出现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不论是快速型的还是缓慢型的都可能会有心悸的感觉。
3. 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会出现心悸、心动过速、乏力等症状。
4.贫血、感染、发热等情况可能会同时出现心悸、心跳快,也有在流感恢复后心跳快、心悸不舒服的感觉。
三、心悸如何缓解或减轻?
出现了心悸的现象,不要着急,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临床上有一些不错的改善和预防的方式,患者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健康人群在紧张、劳累、休息不好、食物刺激等情况下出现的心悸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尝试进行缓解:
1.远离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
2.睡眠充足很重要,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睡眠。合理的休息对于患者身体的恢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对于防止心悸的发生来说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种调节方式。晚上睡觉的时应该早睡,切忌熬夜。
现在生活中有很多人有睡眠障碍,或者是入睡困难,或者是睡眠质量不好,多梦容易醒,醒来后再次入睡困难,这种情况很容易同时伴有心悸,原因也常常与紧张、焦虑、情绪不稳甚至抑郁相关,对于这些失眠者来说在睡觉之前可以辅助听听轻音乐,最好不要做一些紧张的事情,比如剧烈运动或者是看刺激性的电影,或者刷手机视频,这些习惯更容易影响到睡眠。必要的时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改善睡眠药物,使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也可以避免失眠和情绪变化引发的心悸。
3.注意饮食的调理:饮食不要过油腻,最好是要低盐低脂肪饮食,要多吃蔬菜和水果类的食物,多饮水,忌过饱、过饥,要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要吃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出现心悸症状的时候也可以尝试深呼吸,具体的方法为为深吸一口气尽量使肺部充盈,然后慢慢地呼出,吸气和呼气的速度保持在四秒左右,一直反复几十次就可以慢慢缓解症状了。
4.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尤其是舒缓紧张焦虑,保持心态平和。因为心悸病症的形成很多是跟长期处于紧张、高亢的情绪有关,尤其是年轻人,所以保持平稳的情绪至关重要,在生活中要学会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切忌突然大喜大悲,应该保持一种开朗、安宁的状态,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5.从事体力活动时若出现心悸的感觉,应暂停活动,坐下休息一会,待缓解后再继续,以不觉劳累、不加重症状为度,避免剧烈活动。
四、那些情况需要就诊?前往哪个科室看呢?
·出现心悸、胸闷等普通症状时就诊于心血管内科,遇突发状况,如意识丧失、昏迷等紧急症状就诊于急诊科,最后一般也会转入心血管内科。
·甲亢、贫血、感染、发热等原因导致的心悸需要去医院接受专业的治疗,包括相应的专科并与心血管内科联合,不能耽误。
五、心悸如何治疗?
心脏疾病引起的心悸、心律失常需要医生问诊相关症状、进行体格检查、做一些其它检查比如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运动平板等,必要时做心脏电生理检查明确诊断,根据具体情况有以下相应治疗对策:
1.如为缓慢性心律失常需要进行评估分类,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比如II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窦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能是药物治疗或者起搏器植入等。
2.对于窦性心动过速引起的心悸,根据具体情况治疗原发病,同时可药物治疗,比如镇静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3.对于其它类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如频发室性早搏、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房扑、房颤等可考虑射频消融治疗。
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症状为胸痛、呼吸短促、心悸等。患者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或抗心肌缺血的药物,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药物治疗无效,可选择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冠脉旁路移植术等。患者需遵医嘱定期复查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5.其它心脏疾病相关的如高血压、瓣膜病、心肌病、心肌炎等以治疗原发病为主要措施,而后对症治疗。
6.甲亢、感染、发热等引起心悸也是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给予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