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输血反应知多少?预防和应对措施一览
2024-07-09 15:22:14
作者:向志华
作者单位:张家界市慈利县人民医院血库

输血是临床医疗中常见且重要的治疗手段,尤其在抢救大出血、严重贫血或进行某些复杂手术时,输血往往能挽救生命。然而,输血过程中也可能发生一些不良反应,这些反应轻则影响患者舒适度,重则可能危及生命。了解输血反应的类型、预防措施及应对措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输血反应的类型

1.过敏反应:最常见,多因患者对血液中的某些成分(如蛋白质、抗凝剂等)敏感。症状可轻可重,轻者表现为皮肤瘙痒、红斑,重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休克。2.发热反应:也较为常见,通常是由于血液制品中含有致热原(如细菌碎片、白细胞碎片)所致。表现为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体温升高,可伴有寒战。3.溶血反应:最为严重,多因血型不匹配导致。红细胞被破坏,释放出大量血红蛋白,可引起急性肾衰竭、休克甚至死亡。4.细菌污染反应:由于血液制品被细菌污染引起,表现为高热、寒战、低血压等严重感染症状。5.循环超负荷:常见于快速大量输血时,心脏负担急剧增加,可引起心衰、肺水肿。6.其他:还包括电解质紊乱、疾病传播(如肝炎、HIV)等,虽较为罕见,但同样不容忽视。

预防措施

1.输血前准备:(1)严格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确保患者与血液制品的血型完全匹配,是预防溶血反应的关键。(2)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是否有过敏史,特别是对药物或食物过敏的情况。(3)签署知情同意书: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输血的目的、可能的风险及预防措施,确保其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同意输血。

2.输血过程管理:(1)使用过滤器:输血时使用带有白细胞过滤器的血袋,可减少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的发生。(2)缓慢输血: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儿童或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控制输血速度,避免循环超负荷。(3)密切观察: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3.输血后监测:(1)继续观察:输血结束后,仍需对患者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确保无迟发性反应。有些输血反应可能在输血结束后才出现,因此继续观察患者一段时间是必要的,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迟发性反应。(2)记录与反馈:详细记录输血过程及患者的反应,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并向输血科反馈,以便持续改进输血安全。

应对措施

1.立即停止输血:一旦发现输血反应迹象,应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路,保持静脉通道开放。这是处理输血反应的首要步骤,可以迅速切断输血反应的源头,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2.评估与报告:迅速评估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立即通知医生,并按照医院紧急处理流程进行报告。通过及时评估和报告,可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同时也有助于医院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改进输血管理流程。

3.过敏反应:给予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严重时可考虑使用肾上腺素等急救药物。通过给予抗过敏药物,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过敏症状,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4.发热反应:暂停输血,给予退热药物,必要时进行物理降温。通过暂停输血和给予退热药物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体温,缓解发热症状。

5.溶血反应:这是最紧急的情况,需立即停止输血,并给予大量输液、利尿、碱化尿液等措施以保护肾功能,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溶血反应是一种严重的输血反应,需要迅速采取措施进行救治,以防止患者出现急性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6.细菌污染反应:细菌污染反应是一种严重的输血并发症,需要按照感染性休克进行处理,给予足量的抗生素以控制感染,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结语

输血虽为救命之举,但其中的风险也不容小觑。通过严格的输血前准备、规范的输血过程管理及输血后的细致监测,可以有效预防输血反应的发生。一旦发生输血反应,迅速识别、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是减轻患者伤害、保障生命安全的关键。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