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急性心肌梗死在急诊科的护理方法
2024-07-09 16:39:22
作者:许丽红
作者单位:仪陇县中医医院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等导致的血管闭塞,部分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的一种严重疾病,目前我国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变化快,一旦发生常呈致命性。抢救的关键在于争分夺秒,迅速开通闭塞的血管,以挽救濒死或已经坏死的心肌。因此,要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抢救和护理的认识,了解其发病机制和抢救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生命。

发病机制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心肌细胞膜上有许多脂蛋白受体,这些受体分布于心肌细胞膜上,当血管发生狭窄时,这些受体被激活,使周围的内皮细胞表面形成脂多糖,脂多糖与内皮细胞膜表面的脂蛋白受体结合,发生脂多糖介导的炎症反应,导致内皮细胞损伤、坏死。在缺血缺氧条件下,损伤的内皮细胞释放大量炎性因子(包括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激活的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产生大量促炎介质(如前列腺素、白三烯等),引起炎性反应,导致心肌微血管痉挛及内膜损伤加重。若冠状动脉痉挛持续存在或发生斑块破裂或血栓形成则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急救措施

病人入院后,首先进行床旁心电图检查,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进行心电图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有没有急性心肌梗死。一旦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应立即对病人进行抢救。首先使患者安静、保暖、吸氧,病人的头部和胸部要放高一些,便于呼吸。如患者出现血压下降或休克时,要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抢救。首先应让病人躺下或坐下,然后将双腿抬高15~20度,并保持安静。不要随意移动病人;如病人出现心律失常或心衰时要立即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等治疗。出现心跳骤停时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抢救。

护理

绝对卧床休息,安静环境,保持安静。室内温度宜保持在20~25℃,避免忽冷忽热。室内定时开窗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咳嗽、深呼吸等活动,以改善心肌缺氧状态。鼓励患者多饮水,可饮淡盐水或糖盐水,但应避免饮用浓茶及咖啡等刺激性饮料,以防止兴奋心脏而诱发心绞痛。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时,应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呕吐物等,防止窒息。如有条件可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如无呼吸机可用手或用床单做简单的翻身。给予营养心肌的药物有:辅酶Q10、维生素E等。疼痛剧烈者可给予杜冷丁或吗啡止痛。硝酸甘油宜舌下含化或少量多次服用。有条件的应尽早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健康教育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戒烟戒酒,不熬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大便通畅。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定期体检。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平和心态。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进食大量含脂肪高的食物。适当锻炼身体,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出现症状及时就医。注意口腔卫生,保持牙齿清洁,避免龋齿。定期到医院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针对患者和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让他们了解疾病的知识和治疗方法。

总的来说,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疾病,若不及时抢救治疗,患者会死亡,所以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要有充分的认识,充分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和诊断标准。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