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肾脏疾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健康威胁之一,患有慢性肾衰竭的病因复杂多样,容易被漏诊或误诊,导致错失最佳治疗机会。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对慢性肾脏病的认知率普遍不足,仅有不到10%的人了解这一疾病的危害。
在临床上,西医治疗仍然占主导地位,很少有首次就诊选择中医的肾脏病患者。但实际上,中医在我国治疗肾脏疾病方面拥有悠久的历史,中医药在肾脏病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色,可以有效地延缓疾病进展,延长患者进入尿毒症期和透析的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今天我们将介绍几种适用于肾脏疾病治疗的中医特色疗法。
中医对肾病的认识
肾损伤是现代医学中的诊断,中医对“肾”的生理、病理和对肾系病的诊治经过历代医家发展,逐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认识。肾之生理功能极为重要,主要表现在主藏精、主水、主纳气。中医根据患者出现的少尿、无尿、恶心呕吐、水肿等症状,将其归类为"癃闭、水肿、关格、溺毒、肾风、虚劳"等病证。肾脏病无论原发还是继发,均以水液代谢失常为主,其本均在肾。肾与其他脏腑在生理上有密切联系,有“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之说。
中医治疗肾病的优势
1.个性化治疗:传统中医强调个体差异,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及病因等综合因素,运用舌诊、脉象、体征等辨证施治,并制定特定疗法,以取得最佳疗效。
2.辨证调理:中医对慢性肾脏病注重整体平衡调理,认为肾脏疾病与其他脏器功能失调相关,因此治疗不仅针对肾脏病变,还会综合调理其他脏器,促进整体康复。
3.强调预防:中医强调疾病预防,通过调整饮食、生活方式和情志,提升机体抵抗力和自愈能力,减少疾病发生和复发,延缓病情进展。
4.综合治疗:中医治疗慢性肾脏疾病常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综合疗法,以提高治疗效果。
几种常见的肾病中医特色疗法
1.艾灸。艾灸疗法,又称为灸法,利用来自菊科植物艾叶制成的艾绒,在体表穴位上被烧灼或温熨。艾绒燃烧所释放的热力和艾叶散发的芳香气味,能够促进体内肾络的温通,调和气血,有利于温补肾阳,匡扶肾气,增强肾脏功能,降低精微物质的泄漏量。在临床实践中,经过多普勒超声监测发现,艾灸可以改善肾脏的血液供应,减少肾脏血管阻力指数,有效缓解患者蛋白尿的症状。此外,艾灸还能够提升人体免疫功能,有助于扶正祛邪,增强机体的抵抗力等效果。对于因感冒引发病情恶化甚至疾病反复的肾病患者,艾灸尤为适宜。
2.穴位贴敷。穴位贴敷是一项传统的治疗方法,通过在特定穴位贴敷药物来促进身体的自我修复和康复。这种方法可以刺激穴位,提高局部温度,增加血液循环,帮助药物成分更好地渗透皮肤,进入淋巴液和血液中,从而发挥药效。在肾病治疗中,常常选择肾俞、关元、命门等穴位进行中药贴敷,以达到调理肾脏和促进康复的目的。徐大椿曾指出:“药物不能完全治愈疾病......通过膏药贴敷,可以封闭气道,使药性通过毛孔渗入皮肤深层,促进经络活血,有时排出有害物质,有时分散疾病症状,其效果比口服药物更为显著”。中药穴位贴敷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对各种急性和慢性肾脏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
3.中药灌肠。药物灌肠疗法的中医理论根据于《素问》中“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的古代智慧。现代研究表明,该疗法利用腹透原理,通过弥散作用和超滤作用,有效清除血液中的分子物质,一方面有助于清除血液中的代谢产物,同时有利于将中药有效成分吸收入血液中。这种疗法不仅能够促进体内毒素的排泄,还可帮助身体吸收中药的有效成分,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中药的泻下作用能够缓解人体水液潴留,有效消除水肿,有益于降低血肌酐、尿素氮、尿酸等指标,对于调节体内水分平衡和改善肾功能具有显著的作用。多年临床实践证明,中药灌肠方如大黄、牡蛎、丹参等组成,疗效稳定可靠,具有活血利湿、泄浊解毒、软坚消癥等功效。
4.中药足浴。中药足浴的疗效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追捧,其原理在于中药水中的药物成分能够通过热水的加热作用,快速渗透到足部皮肤深层,进而被毛细血管吸收,顺着血液循环系统传送到全身各器官,发挥着调理身体、促进健康的作用。中药沐足方(包括鸡血藤、红花、路路通、牛膝、艾叶等成分)具备利水消肿、活血通络、祛风止痒等功效。在临床上,这种足浴方可用于治疗各种慢性肾炎、慢性肾衰等引起的膝脚酸软乏力、双下肢水肿、皮肤瘙痒等症状。
5.中药熏蒸。利用传统中药进行全身皮肤熏蒸可以有效实现排毒的效果,类似于透析疗法,因此被称为“皮肤透析”疗法。这种疗法通过祛湿泄浊排毒的过程,能够打开肌肤表面的汗孔,促进汗液的排泄,从而减轻体内水分和毒素的负担。同时,通过温热效应,提升组织温度、扩张毛细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肾小球的滤过率,达到利尿消肿、排汗排毒、活血化瘀的效果,有助于改善肾功能,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等疾病。
6.针灸。针灸疗法源自新石器时代,它是针法和灸法的结合。在针灸中,“针”指的是利用针刺入人体穴位治疗疾病。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针灸通过补、泻、平补平泻等手法的组合运用,激发人体的自我调节机制。在进行针灸治疗肾病时,可以选择针灸肾俞穴、神门穴、劳宫穴、足三里穴以及肾阳穴等进行针刺。通过适当刺激这些穴位,可以有效减少尿液中的红细胞和白蛋白漏出,同时还具有降低血压、减轻水肿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