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小手大脚不安分?认识手足口病的七个关键点
2024-07-05 11:13:11
作者:刘慧娟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灵川县灵川镇卫生院
1.前言

手足口病作为一种频发于婴幼儿与儿童群体中的传染病,时常让家长们倍感担忧。因此,为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蔓延,有必要了解其病因、传播途径、症状、诊断、治疗、预防及公共卫生措施。本文将围绕这七个关键点进行详尽描述。

2.什么是手足口病,发病原因有哪些?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五岁以下儿童,但成年人也可能感染。最常见的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与B组,尤其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此外,一些埃可病毒和其他肠道病毒也可能引发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涉及病毒感染,病毒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体内并引发疾病。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在局部组织增殖,随后进入血液,引起全身症状。免疫系统的响应和病毒的特定特性共同决定了病情的严重程度。

3.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手足口病具有多种传播途径,以下是最主要的几种方式:

飞沫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病毒随飞沫散布在空气中,健康者吸入后可能被感染。

接触传播:接触病人的鼻涕、唾液、粪便或疱疹液后,健康人触摸口、眼、鼻等部位可能被感染。

粪-口途径:由于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粪便中,污染的水源、食物或玩具都可能成为传播媒介,尤其是儿童常常手口不分,易受感染。

4.手足口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手足口病的症状通常在接触病毒后的3至7天开始显现,主要症状包括:

发热:通常为中度发热,持续2至3天。部分重症病例可能伴有高热。

皮疹与疱疹:手心、脚底、臀部和口腔等部位出现红色斑丘疹,随后形成小水疱。这些疱疹带有瘙痒和疼痛感,易在孩子玩耍或抓挠时破溃。

口腔溃疡:口腔黏膜上的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导致进食困难、流口水和疼痛感。

食欲减退与乏力:许多孩子因口腔疼痛而食欲减退,伴随乏力感。

在少数情况下,手足口病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如病毒性脑炎、心肌炎和心包炎等。因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非常重要。

5.什么情况下需要就医,手足口病需要做哪些检查?

通常情况下,轻症手足口病能够自愈,但以下几种情况应及时就医:持续高热:体温超过39℃且持续不下降。严重口腔溃疡:导致进食饮水困难。异常情绪:出现嗜睡、易激惹或意识模糊。呼吸困难:可能涉及肺部感染或其他并发症。出现并发症迹象:如四肢无力、精神状态异常等可能表明严重并发症。

诊断手足口病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必要时医生会进行如下检查:血常规检查:及时排查伴随的细菌感染。咽拭子、粪便或疱疹液样本检测:通过PCR检测确认病毒类型。病毒分离培养:通过细胞培养技术分离出病原体。血清学检测:检测病毒特异性抗体以支持诊断。

6.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手足口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主要以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为主:

退热药物:对中度至高热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以缓解发热不适。

止痛药和局部麻醉剂:口腔溃疡严重时可使用止痛药物或局部麻醉剂缓解疼痛。

补充水分:维持足够的液体摄入,防止脱水,必要时口服补液盐。

饮食调整:提供软食、温凉食物,避免刺激性饮食。

抗病毒药物:在有证据表明存在特定病毒感染时,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抗病毒药物。

7.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在如厕后、进食前和护理婴幼儿后。与感染者保持适当距离,减少不必要的接触。

环境卫生:定期对玩具、餐具及家具消毒。室内保持良好通风,减少病毒滋生。

疫苗接种:可接种肠道病毒71型(EV71)疫苗,接种后可显著降低重症病例的发生。

8.公共卫生措施

健康教育:通过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

监测和报告:建立手足口病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病例,迅速采取防控措施。

隔离和消毒:患者应居家隔离,学校和托儿所出现病例时进行环境消毒和接触者医学观察。

9.总结

手足口病虽为常见儿科传染病,但通过了解并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其传播和感染风险。掌握以上七个关键点,有助于全社会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环境,有效减少手足口病带来的健康隐患。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