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输血传播疾病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2024-07-05 11:16:40
作者:韦玲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输血科
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手术中。然而,输血也可能带来一些潜在的风险,其中之一就是输血传播疾病。本文将介绍输血传播疾病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以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这一问题。

一、输血传播疾病的危害

1. 病毒感染:输血传播的病毒包括乙型肝炎是一种由HBV引起的肝脏疾病。这种病毒可以通过接触感染者的血液或其他体液传播。在输血中,如果供血者携带HBV,那么接受输血的患者可能会被感染。乙型肝炎可能导致急性或慢性肝病,严重时甚至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丙型肝炎是由HCV引起的另一种肝脏疾病。与HBV类似,HCV也可以通过血液传播。输血中的HCV感染可能导致急性或慢性肝炎,长期感染可能引起严重的肝损伤,包括肝硬化和肝癌。和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IV是一种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HIV同样可以通过血液传播,包括输血。感染HIV的人可能会经历多年无症状的生活,但最终免疫系统会逐渐崩溃,使患者容易受到各种感染和疾病的侵袭等。这些病毒可以通过血液传播给接受输血的患者,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死亡。

2. 细菌感染:输血传播的细菌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这些细菌可以通过血液传播给接受输血的患者,引起严重的感染和并发症。

3. 寄生虫感染:输血传播的寄生虫包括疟原虫和弓形虫等。这些寄生虫可以通过血液传播给接受输血的患者,导致严重的疾病和并发症。

4. 其他疾病:输血还可能传播其他疾病,如梅毒、结核病和克雅氏病等。这些疾病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二、输血传播疾病的预防措施

输血是医学上常用的治疗手段,用于补充失血、改善贫血或支持某些疾病的治疗。然而,如果未经严格筛选和检测,输血也可能成为传播疾病的渠道。为了预防通过输血传播疾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严格的献血者筛选:在献血前,对献血者进行详细的健康调查,了解其医疗史、旅行史和性行为史等,以评估其是否适合献血。

2.实验室检测:所有献血的血液都会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测,以检测HIV、乙肝、丙肝、梅毒等病原体。

3.病原体灭活技术:有些地方使用特定的技术,如紫外线照射或化学处理,来灭活血液中可能存在的病原体。

4.单一献血者的血浆制品:使用单一献血者的血浆来制造血浆制品,以减少多人混合血浆可能带来的风险。

5.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医生会仔细评估患者的实际需要,只在真正需要时才进行输血。

6.自体输血:在某些情况下,患者可以在手术前预先储存自己的血液,然后在手术中使用,从而避免异体输血的风险。

7.教育和培训: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确保他们了解并遵循所有与输血相关的指南和协议。

8.持续监测和反馈:对输血后的情况进行持续监测,如果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或疑似传播疾病的症状,应立即报告并进行进一步的调查。

9.国际合作:由于疾病和病原体没有国界,所以国际合作在预防输血传播疾病方面也非常重要。各国可以共享信息、技术和资源,共同提高全球的输血安全标准。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大大降低通过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但仍需持续努力,确保每一次输血都是安全的。

三、输血传播疾病的监测和报告

1. 监测系统:建立完善的输血传播疾病监测系统,及时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以便及早发现和控制疫情。

2. 报告制度:建立健全的报告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及时报告输血传播疾病病例,以便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总结

输血传播疾病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为了预防输血传播疾病,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严格筛选献血者、血液检测、正确的血液储存和处理、个人防护措施以及加强宣传教育等。同时,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和报告制度也是预防输血传播疾病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输血传播疾病,保障公众的健康安全。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