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目前已是我国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疾病。高血压是脑卒中最为重要的危险因素。血压越高导致脑卒中发生的风险越高,所以重视高血压我们刻不容缓!我们从高血压的监测和控制角度出发,一起聊一聊相关知识都有哪些,让我们一起预防脑卒中,提高生活质量。
认识高血压
所谓的高血压其实就是指人们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连续三天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有:吸烟、高盐饮食、酗酒、遗传、肥胖、精神压力等。
高血压的临床表现
早期有些高血压患者并无特异性症状,有些则有头晕、头疼、疲倦、心悸恶心以及夜尿多、无力等症状。
如何控制高血压
1.以低盐低脂饮食为主。(1)减少食盐摄入量,每人每天少于6克。(2)适当限制胆固醇,少吃或避免含脂肪酸的动物脂肪(如肥肉等)。(3)食用植物油代替日常食用的动物油,常用植物油为:豆油、菜籽油、玉米油等。
2.健康饮食。(1)在平时生活中要严格控制高热量食品(高脂食品、含糖饮料和酒精)的摄入。(2)对主食(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要进行适当控制。(3)多吃蔬菜和水果。(4)尽量少吃或者不吃那些含钠盐量高的加工食物,比如生活中常见的咸菜、火腿、香肠等。
3.节制饮酒。所有类型的酒精都不利于人体健康,因此推荐高血压病人不要喝酒;如果喝酒,成人每天的酒精摄入量应控制在15克以内。
4.体重控制。(1)高值血压以及所有高血压病人都应该主动控制体重,进而实现血压的控制。(2)所有超重及肥胖病人都应该进行减肥,进而实现血压的控制。(3)高血压患者在进行体重控制时,可以采用综合性的生活方式干预进行体重控制,其中包括四个方面:自我监控体重,合理饮食,增加身体活动/锻炼和行为干预。(4)如果患者减肥情况不佳,那么也可以选择药物治疗或者手术治疗的方式进行减重。(5)针对特殊人群,如哺乳期的女性和老人,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减肥措施;
5.适当运动。(1)高血压患者在平时生活中可以开展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或者进行一些抗阻运动、呼吸锻炼、柔韧性训练和伸展训练等,控制血压。(2)对于血压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人(收缩压>160mmhg时),在血压得到控制之前,不宜剧烈锻炼。
6.戒烟。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戒烟是十分重要的,必要时可以采取一些戒烟药物进行戒烟,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不能使用电子烟代替烟草进行戒烟。
7.睡眠管理。有效睡眠时间的延长或睡眠质量的提高能显著增强降压药物的疗效,减少高血压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如何正确监测高血压
1.频率:一天两次,在测量时需要每次测量2~3次,中间间隔一到两分钟即可。
2.时间:早晨起床后1小时以内、早饭前、吃降压药前、晚餐后、就寝前等时间段中,都可以进行血压监测。如果是夜间服用降压药,建议先测血压再服用。
3.天数:初次就诊者、治疗初期或后期血压未达标者,在进行血压监测时,需要在就诊前连续测量3~7天。对于血压控制较好的病人,建议每星期选1~2天测一次血压进行监测,早晚各一次。
如何选择血压计
在选择血压计时,建议患者选择臂式电子血压计,因为这种血压计测量的是患者肱动脉,这一位置距离患者的心脏更近,所以准确性更高。而且这种血压计的操作比较简单,且血压测量的读数更加直观,所以更方便患者监测血压。如果患者所处位置属于寒冷地区,存在脱衣不方便的情况,那么在选择血压计时建议患者选择腕式电子血压计。
自我监测
自我监测血压时:室内温度适宜,安静的休息10分钟或以上。测量前不能吸烟,不要饮酒、喝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放松心情,测量时将袖带、血压计与心脏保持在同一平面上。血压高低都应及时记录下来,以便日后与医生沟通。
遵医嘱用药
高血压需要坚持终身规则治疗和护理,遵医嘱定时定量服药,自己不能随意加减量或停药,可在医生指导下予以调整。
总结
当人们三天内诊室血压监测中,其血压情况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那么这些高血压人群都需要在平时生活中进行正确的血压监测,并且采取合适的血压控制措施,以此来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