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惊厥是一种婴幼儿常见的神经系统病症,在疾病发作期间,患儿通常会出现身体强直或抽搐等症状,且该病症的发病率较高,缓解后亦存在复发风险,若未能及时得到恰当的急救处理,可能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那么,什么是小儿惊厥?有什么症状?发病后应该怎么办呢?
什么是小儿惊厥?
惊厥是儿科普遍且重要的一种急性症状,可发生于新生儿至各个年龄段的儿童,小儿惊厥主要是指脑神经元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突然的异常放电,导致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发生非自主性的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此状况可由多种因素诱发,被视为脑功能暂时紊乱的一种体现,并常伴随意识下降。
小儿惊厥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被呼唤时未能作出回应,丧失知觉。
2.身体出现僵硬状态,四肢呈现出有规律的抽搐动作。
3.双眼表现出凝视或偏向一侧的现象。
4.口唇呈现发绀状态,可能伴有口吐白沫或舌咬伤的情况。
5.出现大小便失禁的现象。
6.在抽搐发作后,可能伴随有头痛、疲倦或嗜睡的症状。
特别声明:惊厥持续状态若未能得到迅速有效地处理,将可能导致严重的、无法逆转的脑功能损伤,进而引发深远的后遗症。
小儿突发惊厥,如何处理?
1.及时清理呼吸道:在小儿突然展现出惊厥症状时,通常伴随呕吐的发生,并且鼻腔内也会有分泌物产生,这些分泌物和呕吐物在呼吸道内积聚,极易造成堵塞,因此,需要及时清理呼吸道,以防止因阻塞而导致的窒息风险。
2.做好防护:家长应当将儿童周围可能造成伤害的物品移至安全区域,特别是避免儿童接触到坚硬或尖锐的物体,对于已经长牙的儿童,家长需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止其因误咬而伤害到舌头。
3.让孩子保持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在小儿惊厥发作时,若患儿持续保持仰卧状态,其呕吐物可能对其呼吸道造成阻塞,进而引发窒息,由于惊厥发作期间,患儿的身体运动和意识均处于失控状态,因此,家长必须迅速介入,协助患儿转为侧卧姿势或头偏向一侧,以避免因仰卧姿势而增加窒息的风险
4.保持环境安静:在小儿惊厥发作后,应确保周围环境保持安静,并尽量减少对患儿的各种刺激,以预防惊厥的持续时间和症状进一步加剧。
5.降温:(1)物理降温:如温水外敷儿童额头、温水浴、减少穿着的衣物、退热贴、退热毯、风扇和降低室内温度等。(2)药物退热:在家庭中,应当储备一些适合婴幼儿的退热药物,如美林、泰诺等,以备不时之需,当物理降温方法无法有效缓解宝宝发热症状时,应及时采用药物降温措施,同时,也可以考虑将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在服用退热药物后,应鼓励宝宝多喝水,以促进出汗,协助散热,若在家中经过合理的护理措施后,宝宝的发热症状仍未得到缓解,建议立即前往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处理小儿惊厥的注意事项
1.切勿以强硬手段拉拽抽搐的患儿,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身体损伤。
2.请勿将任何物品,特别是筷子等硬物,强行塞入患者口中,以防引起呼吸道阻塞。
3.在患者意识尚未恢复之前,应避免给予任何食物或药物,以免引发不良后果。
4.请勿使用指甲直接按压人中穴,以防因操作不当导致患者口唇受伤。
家长需要特别注意,如果孩子是第一次抽搐,或抽搐时间持续5分钟,或多次反复抽搐,或身体出现了损伤,或惊厥后无法恢复自主呼吸等情况时,除了紧急处理以外,也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规范性治疗,以免发生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