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1.定义
疱疹性咽峡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的一种疾病,任何年龄段都可以发病,但是儿童的发病率非常高,主要是由于柯萨奇病毒或者肠道病毒引起的咽腔急性炎症。
2.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咽痛、发热,体征主要是咽腔软腭、咽喉壁或者扁桃体出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色的斑晕,以抗病毒治疗为主,预后一般良好。
3.传播方式
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方式是呼吸道和粪口,有很强的传染性,高发季节在夏秋季。
4.治疗
(1)患儿的玩具要太阳晒、餐具要沸水煮,从而起到消毒作用,避免传播给他人.
(2)一般治疗要求患儿多休息、多喝水,饮食清淡、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用温盐水漱口,还可以给予药物如康复新、西瓜霜、冰硼散等治疗;可以给予抗病毒治疗,如利巴韦林、阿昔洛韦,还可以给予板蓝根或者抗病毒冲剂等。
(3)如果合并细菌感染,可以给予抗生素,儿童选用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或者头孢类治疗。
(4)密切关注患儿的体温变化,对于轻、中度发热,主要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贴退热贴、温水擦浴等。当体温超过38.5℃时,需积极进行退热处理,可采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相结合的方式。若体温高于40℃,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的同时要及时就医。
二、疱疹性咽峡炎的家庭护理
1.休息与饮食
(1)注意休息:患儿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减少体力消耗,有助于身体机能的恢复。
(2)清淡饮食: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可将新鲜蔬菜和高蛋白食物加工成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面汤、稀饭、米糊、母乳等,以增强身体抵抗力。避免摄入过咸、过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及过热、过冷的食品,以免刺激咽喉部,加重病情。
(3)多饮水:鼓励患儿多喝水,有助于保持口腔湿润,促进体内毒素的排出。
2.口腔卫生
(1)保持口腔清洁:进食前后应用温水漱口,对于不会漱口的患儿,可用棉棒蘸取生理盐水轻轻清洁口腔。口腔溃疡者,可使用生理盐水漱口或擦洗后,喷洒西瓜霜等,以促进溃疡愈合。
(2)避免交叉感染:注意个人口腔卫生,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水杯等物品,以防交叉感染。
3.减少外出与隔离
(1)减少外出:由于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强,患儿应尽量减少外出,尤其是避免前往人多的公共场所。上学的患儿建议至少症状消失后48小时再上学。
(2)家庭隔离:患儿最好在家休息、隔离,直至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一周,一般共隔离2周时间。在发病的第一周内,传染性是最强的,因此家庭成员应特别注意防护。
4.观察精神状态
要密切注意患儿的精神状态变化,如果发现症状有所加重,或者患儿出现精神萎靡不振、情绪低落等情况,就应该立即就医。同时,家长也需要掌握患儿的精神状态变化,以便在必要时提供适当的关爱和支持,帮助患儿度过难关。
5.药物治疗与监测
(1)遵医嘱用药: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通常包括抗病毒药物和局部缓解药物。家长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给患儿服药,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同时,要密切观察患儿用药后的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2)监测体温: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常伴有发热症状,家长应定时为患儿测量体温,并记录数据。如体温持续升高或超过38.5℃,应及时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措施,并咨询医生意见。
(3)观察疱疹情况:家长应关注患儿口腔内的疱疹情况,观察疱疹的数量、大小、颜色等变化。如疱疹增多、增大或颜色加深,应及时就医检查。
总之,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家庭护理措施,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疱疹性咽峡炎,减轻他们的不适,促进病情的恢复,同时也降低了疾病在家庭内的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