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可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若不能将血糖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则会诱发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足以及糖尿病肾病等严重并发症,最终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导致患者血糖水平控制不佳的主要原因在于治疗依从性,尤其是存在不良饮食习惯与不良生活习惯的患者,但因为糖尿病患者不需要进行持续住院治疗,因此家庭才是第一康复场所,做好患者的家庭健康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相对于中青年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对家庭健康管理有更高的要求。
合理膳食
饮食治疗是老年糖尿病治疗中的关键和基础,直接影响药物治疗效果与患者整体健康水平。患者必须长期坚持科学、合理、健康的饮食习惯,才能保证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始终处于正常范围内医护人员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辅助患者做好以下几点:1.总热量有效控制。2.少食多餐:若患者病情稳定,则需保证患者少食多餐,每餐热量固定。若是每天3餐,3餐热量应按照1/5、2/5、2/5的模式分配。若是每天4餐,4餐应按照1/7、2/7、2/7、2/7的模式分配热量。3.正常摄入碳水化合物:保证患者每日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在总热量中占50%~60%,碳水化合物应以血糖指数较低的硬质小麦与大麦为主,食物类型可以面条、黑米、土豆、马铃薯以及番薯等为主。 4.适量摄入蛋白质,患者每天摄入的蛋白质应在总热量中占12%~15%,以干豆类食物、豆制品、瘦肉、蛋类、乳类以及乳制品为主。5.减少脂肪摄入量:患者每天摄入的脂肪应在总热量中占20%~30%,以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代替动物油,减少猪油、牛油、奶油等多种动物脂肪、动物内脏的摄入,并减少油炸类、蛋糕类食物的摄入。
运动锻炼
每天进行一定的运动,可充分利用体内葡萄糖,并不断提升人体胰岛素敏感性,辅助药物有效降低自身血糖水平,还可循序渐进地减轻体重,逐步改善体内代谢情况,强化系统相关功能,预防多种疾病发生。最适宜运动的时间是每天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后,此时食物被胃肠道吸收了一部分,既不影响胃肠道继继吸收,也不是空腹运动,所以低血糖发生率很低,但必须考虑到患者属于老年人,身体素质与耐力不如中青年,具有更高的骨折风险,一周运动3~5次为宜,一次运动30~40分钟为最佳。运动方式可以低强度有氧运动为主,比如散步、快走、慢跑、广播体操以及太极拳等。若患者血糖不稳定或是血糖控制不佳,或伴有酮症酸中毒以及感染等不良现象,则禁止运动。
心理管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对自身疾病知识与康复知识的了解比较浅显,很多患者甚至不明白饮食控制与疾病的相关性,甚至存在错误认知。部分患者认为肉可以补充机体营养,但并不了解不同肉类的营养成分存在一定差异,比如食用大量富含脂肪的猪肉,可能导致血糖血脂持续升高,最终影响糖尿病治疗效果。部分患者存在较高的心理压力,且生活习惯未发生改变,疾病反复发作,最终导致患者心理压力持续升高,形成心理障碍,导致生理发生恶性变化。必须充分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明确患者的心理需求,针对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采用有效方案疏导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同时还需和患者家属沟通交流,让家属创造更温馨更理想的家庭环境,改善家庭氛围,支持患者继续治疗疾病,更关心关怀患者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帮助患者坚定治疗意识,约束患者的不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