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结核?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歧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按照发病部位的不同,结核可分为肺结核和肺外结核两大类。肺结核指的是肺部发生的结核;肺外结核是指发生肺部以外的结核,如骨结核、肠结核、肾结核等。
结核的现状
目前世界上结核病的流行趋势:据WH0估计,2019年全球大约有1000万结核病新发病例,因结核病而死亡的病例约140.8万例,据文献报道,这些数字使结核病成为世界上成人传染病的二号杀手。
我国结核病疫情:我国每年有100万人新发结核病,有5.4万人死于结核病。15岁及以上人群中,活动性肺结核患病人数499万,其中四分之一的患者具有传染性,肺结核复发率可达36.6%。肺结核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乡村患病率高于城镇,西部地区患病率高于中部和东部地区。
肺结核有哪些危害?
肺结核会严重影响患者个体的身体健康,若不彻底治疗会丧失劳动能力,甚至造成死亡。除此之外,肺结核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染性强,危及他人的身体健康。肺结核疫情若不加以控制,还将对国民经济造成重大影响。肺结核患者咳嗽、咳痰、打喷嚏、大声说话时,会把带有结核菌的飞沫播散到空气中,被周围人群吸入而产生感染。
哪些人容易得肺结核?
一般来说,所有人都是肺结核的易感人群。免疫力低下的人感染结核菌后更容易发病,如幼儿、老年人、尘肺患者、糖尿病患者、胃切除术的人、HIV(艾滋病毒)感染者,以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等。体弱多病、营养不良、体型消瘦的人也容易感染肺结核。
如何预防肺结核?
1.接种卡介苗:对于婴儿,最好的方法就是接种卡介苗,一般的新生婴儿一出生就接种;对于成人,在饮食与运动上面来增强自身免疫力,多吃蔬果、多晒太阳、戒烟戒酒。
2.讲究卫生、远离喷嚏源:平时居住的地方多开窗户通风、多打扫卫生,同时要勤洗手;不管在哪里,都要养成不随地吐痰的好习惯。尽量少去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注意回避打喷嚏、咳嗽等“潜在源头”。
3.做好定期体检:糖尿病、艾滋病等患者,要控制好病情、注意作息规律。如果连续咳嗽2周,或咳嗽有痰、带血丝,建议及时就医。
肺结核有什么症状?
肺结核常见症状是咳嗽咯痰,痰中带血,其他常见症状还有低烧、夜间盗汗、午后发热、胸痛等。咳嗽咳痰两周或痰中带血,可能得了肺结核。
怎样确诊肺结核?
肺结核诊断目前主要依靠两种手段:痰结核菌的检查、胸部拍X光片。当结核菌侵入人体后,往往会因为大量繁殖而造成肺部的病变,此时,繁殖的结核菌以及破坏后坏死的肺组织,会随着痰液被咳出来。对这些痰进行涂片,并经过染色,有可能发现痰液中存在的结核菌而诊断为肺结核。
如何治疗肺结核?
诊断为肺结核后应立即服药、多药联用、不能中断、坚持治疗(至少6~8个月),绝大部分病人是能够治愈的。任何治疗的改变应通过医生决定。首次患病的患者治愈率更高,需要高度重视首次治疗。而当患者出现对一线药物的治疗耐药性时,需更换为二线药物,治疗非耐药性肺结核最常用的药物包括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B)、吡嗪酰胺(PZA)、链霉素(SM)五种,这五种药物被称为一线药物,对80%以上新感染的肺结核患者治疗都有效。
治疗肺结核中服药注意事项
遵医嘱治疗,不能自行停药。肺结核患者一旦确诊,应尽早按照医嘱开始正规的治疗,且治疗期间不能轻易停药或自行调换药物。如果出现头晕、胃肠不适、恶心、视物模糊等不适症状时,应立即到医院或结防机构就诊,由医生通过检查判断并给予相应的处理;按时复查。
患者不坚持规律治疗的后果
肺结核患者一旦不坚持规律治疗,很容易产生严重的后果。患者体内的结核菌会反复繁殖,导致疾病迁延不愈,形成慢性排菌。患者的排菌期延长,意味着他的传染期加长,可传染更多的健康人;患者本人在这种慢性过程中,其体内的结核菌也很容易产生耐药,演变成耐药肺结核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