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如何调节健康生活行为 
2024-07-17 16:22:04
作者:何瑞军
作者单位:茂名市茂南区公馆镇中心卫生院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幸福生活的基石,而饮食则是维持健康的核心。一个均衡的饮食计划,搭配适当的运动、充足的睡眠以及有效的压力管理,能够显著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此外,戒烟戒酒和避免药物滥用也是保持健康的重要方面。本文将为你提供一个全面的健康调理指南,帮助你开启健康生活的新篇章。

健康饮食,营养平衡

健康饮食和营养平衡是保持健康的基础,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因为它们能减少患病概率,如心血管病、糖尿病等。因此,我们应该遵循健康的饮食模式,减少摄取加糖、钠及饱和脂肪,同时重视食物的多样化、营养密度和营养价值。食物多样化是营养平衡的基本原则,健康的饮食模式需要摄取不同种类的蔬菜、水果、谷物类以及无脂肪或低脂肪的乳制品。一般而言,一名成年男性平均每天需要摄入2500cal,而成年女性则需要2000cal。以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几个关键点:

1.多样化摄入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是健康饮食的基石。为了确保获取不同的营养素,应尽量在每餐中都包含各种颜色的蔬菜和水果。深绿色蔬菜,如菠菜和西兰花,富含维生素K和叶酸;而柑橘类水果和草莓则富含维生素C和抗氧化剂。需要注意的是,果汁不能替代新鲜水果,因为果汁中往往会加入糖分,并且会去除膳食纤维,从而影响水果的营养价值。

2.选择全谷物。谷物类含有膳食纤维、铁质、锌等多种营养素,并且富含碳水化合物,能为人体提供所需的能量。谷物类可分为全谷物和精制谷物两种。全谷物拥有整粒内核,而精制谷物则去除了谷皮和谷胚,因此会导致膳食纤维和铁质的流失。所以,相较于精制谷物,全谷物更健康。

3.摄入精益蛋白。蛋白质有助于增加肌肉的质量和力量。肉类、家禽、鱼及蛋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B族维生素、维生素D和维生素E。因此,我们不应忽略这类食物的摄入。在选择肉类时,应优先选择瘦肉,以避免摄取过多的脂肪。

4.健康脂肪。脂肪是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在于选择健康脂肪。多不饱和脂肪和单不饱和脂肪,如橄榄油、坚果、鳄梨和鱼类中的脂肪,有助于心脏健康。

5.控制加工食品和糖的摄入量。加工食品和高糖食品往往含有高量的钠、添加糖和不良脂肪,过量摄入会增加患慢性疾病的风险。

6.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保持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有助于控制体重和维持消化健康。听身体的饥饿和饱足信号,避免因情绪或无聊而进食。

7.保持水分充足。水是生命之源,充足的水分摄入对于维持身体功能至关重要。尽量多喝水,减少含糖饮料和酒精的摄入。

适量运动,活力每一天

建议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步走、游泳或骑自行车,以增强心脏功能,提高肺活量,促进血液循环,降低患慢性疾病风险。同时,每周至少两天的力量训练,如使用哑铃、做俯卧撑等,可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提高基础代谢率,保护关节和骨骼健康。

充足睡眠,恢复身心

良好的睡眠是维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基石。成人每晚应争取7~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以促进身体修复、增强免疫系统、巩固记忆和调节情绪。保持每天相同的睡眠和起床时间,即使在周末也是如此,有助于调整你的生物钟,使身体建立起规律的节奏。创造一个安静、黑暗、适宜温度的睡眠环境,并投资于舒适的床垫和枕头,可以大大提高睡眠质量。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因为蓝光会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影响睡眠。

有效减压,保持心理健康

有效减压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关键。压力虽难以避免,但可通过有效管理减轻其影响。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技巧有助于身心放松,减轻紧张和焦虑,降低心率和血压。定期体育活动如散步、跑步,不仅能改善身体健康,还能提升情绪。维持良好社交关系也至关重要,与家人、朋友、同事的积极互动提供情感支持,增强归属感,面对挑战时更感安心。

戒烟戒酒,远离药物滥用

吸烟、过量饮酒和药物滥用严重威胁健康。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可以显著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癌症和肝脏疾病的风险。如果你正在努力戒烟或戒酒,寻求专业的帮助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了解药物滥用的危害并寻求帮助,是保护健康的重要一步。

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平衡饮食为核心,同时还需要辅以适量的运动、充足的睡眠和有效的减压措施,并且要求戒烟戒酒以及避免药物滥用。通过采取这些简单的步骤,你可以显著提升健康水平,享受更高质量的生活。记住,“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是对健康生活方式核心内容的集中表达。这不仅是加强全民健康教育、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的切入点,也是构建健康生活方式评价体系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对其内涵进行深入研究及推广,最终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健康生活方式评价体系。这一体系值得基层全科医生推广和应用。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