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和送检,你做对了吗?
2024-06-21 16:22:40
作者:郭乐乐
作者单位:隆回县人民医院 检验科
在临床工作中,微生物学检验是诊断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正确的微生物标本采集和送检不仅是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关键,更是得到准确病原学诊断的前提。它能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有效的诊断依据,避免误诊和错误治疗,从而降低患者的医疗成本。然而,对于普通人来说,如何正确采集和送检微生物标本可能并不清楚。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过程,帮助您了解其中的关键环节,确保每一步都做对。

一、何为微生物标本?

临床微生物标本是指从人体不同部位采集的,用于检测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的样本。临床常见微生物学检验标本通常有血液、脑脊液、尿液、痰液、分泌物、粪便等,通过对这些标本的检验分析,帮助临床医生确定患者是否感染以及感染的类型,从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二、微生物标本采集与送检的基本原则

1.早期采集 采集的时间最好是病程早期、急性期或症状典型时,而且应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

2.无菌采集  采集标本时应注意避免外源性污染。在采集无菌部位(血液、脑脊液、胸腔积液等)的标本时应注意对局部及周围皮肤的严格消毒。对于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应避免皮肤表面正常菌群的污染。对于从正常菌群寄生部位(如口腔)采集的标本,应明确检查的目的菌。

3.采集的标本量要足够 采集的标本量不应过少,而且应是真正感染部位的标本。

4.选择正确的容器  容器应无菌、无消毒剂、无污染、密封好、透明(不开盖即可观察标本)

5.基本信息正确  应准确标识患者的信息、标本性质、检查目的和方法。

6. 正确转运标本  尽快运送,不能立即送检时,标本保存应符合相关要求。转运过程不能污染标本和环境。

三、临床常见微生物标本采集方法

1.血液标本:对怀疑有菌血症(包括真菌血症)的患者,在考虑使用抗菌药物之前,立即采集血培养标本。建议在患者寒战或发热高峰30-60分钟内,成人于不同部位同时或间隔采集2套(1套包括1瓶需氧和1瓶厌氧),儿童于不同部位采集两瓶需氧,成人采血量是每瓶8-10ML,儿童每瓶1-5ML。血液采集后应立即轻轻颠倒混匀几次,在血培养瓶上标明患者信息和采集时间,立即送检,如不能及时送达实验室,可室温保存,切勿冷藏。

2.尿液标本:应选择在抗菌药物使用之前采集尿液,通常采集晨尿。采集前,嘱咐患者在留取标本的前一天晚上少饮水,确保尿液在膀胱内停留4小时以上。采集时,患者应先清洁外阴部,先弃去前段尿,然后留取中段尿10-15ML于无菌容器中,立即加盖送检,室温下不得超过2小时,若无法立即送检,可暂时置于4℃冰箱保存,但不得超过24小时。

3.痰液标本: 以晨痰最佳,先用清水反复漱口,有义齿者应取下义齿。尽可能在抗菌药物使用之前采集标本。让患者深呼吸几次,然后用力咳嗽,将深部痰液咳出至无菌容器中。一般需采集大于1ML痰液,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室温保存不超过2小时。

4.脓液及创伤感染分泌物标本:对于开放性脓肿或伤口标本,首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去除表面分泌物,用无菌拭子先沾取少量无菌生理盐水,然后采集靠近组织部分脓液及病灶深部的分泌物;对于闭合性脓肿,消毒皮肤后,用注射器抽取脓汁(大于1ML)于无菌容器内,立即送检,室温保存不超过2小时。

5.粪便标本:在感染急性期采集腹泻标本,将粪便排入干燥清洁的便盆内,应避免尿液及其他异物混入,用无菌竹签或无菌吸管取标本中异常部分(含粘液、脓液和血液的部分)2ML-5ML粪便悬液或2g-5g粪便标本至于无菌螺帽容器中,立即送检。

结束语

微生物标本规范化采集和及时送检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致病菌培养的正确性与阳性率的高低,是临床微生物检验成功的关键。标本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诊断结果的正误,不当的标本可能导致错误的结果出现,从而混淆临床诊断,增加治疗难度和治疗成本。因此好的微生物检验标本可提升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及患者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

希望以上能帮助您了解并掌握微生物标本采集和送检的关键步骤,确保每一步都做对,为健康保驾护航。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