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为微生物标本?
临床微生物标本是指从人体不同部位采集的,用于检测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的样本。临床常见微生物学检验标本通常有血液、脑脊液、尿液、痰液、分泌物、粪便等,通过对这些标本的检验分析,帮助临床医生确定患者是否感染以及感染的类型,从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二、微生物标本采集与送检的基本原则
1.早期采集 采集的时间最好是病程早期、急性期或症状典型时,而且应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
2.无菌采集 采集标本时应注意避免外源性污染。在采集无菌部位(血液、脑脊液、胸腔积液等)的标本时应注意对局部及周围皮肤的严格消毒。对于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应避免皮肤表面正常菌群的污染。对于从正常菌群寄生部位(如口腔)采集的标本,应明确检查的目的菌。
3.采集的标本量要足够 采集的标本量不应过少,而且应是真正感染部位的标本。
4.选择正确的容器 容器应无菌、无消毒剂、无污染、密封好、透明(不开盖即可观察标本)
5.基本信息正确 应准确标识患者的信息、标本性质、检查目的和方法。
6. 正确转运标本 尽快运送,不能立即送检时,标本保存应符合相关要求。转运过程不能污染标本和环境。
三、临床常见微生物标本采集方法
1.血液标本:对怀疑有菌血症(包括真菌血症)的患者,在考虑使用抗菌药物之前,立即采集血培养标本。建议在患者寒战或发热高峰30-60分钟内,成人于不同部位同时或间隔采集2套(1套包括1瓶需氧和1瓶厌氧),儿童于不同部位采集两瓶需氧,成人采血量是每瓶8-10ML,儿童每瓶1-5ML。血液采集后应立即轻轻颠倒混匀几次,在血培养瓶上标明患者信息和采集时间,立即送检,如不能及时送达实验室,可室温保存,切勿冷藏。
2.尿液标本:应选择在抗菌药物使用之前采集尿液,通常采集晨尿。采集前,嘱咐患者在留取标本的前一天晚上少饮水,确保尿液在膀胱内停留4小时以上。采集时,患者应先清洁外阴部,先弃去前段尿,然后留取中段尿10-15ML于无菌容器中,立即加盖送检,室温下不得超过2小时,若无法立即送检,可暂时置于4℃冰箱保存,但不得超过24小时。
3.痰液标本: 以晨痰最佳,先用清水反复漱口,有义齿者应取下义齿。尽可能在抗菌药物使用之前采集标本。让患者深呼吸几次,然后用力咳嗽,将深部痰液咳出至无菌容器中。一般需采集大于1ML痰液,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室温保存不超过2小时。
4.脓液及创伤感染分泌物标本:对于开放性脓肿或伤口标本,首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去除表面分泌物,用无菌拭子先沾取少量无菌生理盐水,然后采集靠近组织部分脓液及病灶深部的分泌物;对于闭合性脓肿,消毒皮肤后,用注射器抽取脓汁(大于1ML)于无菌容器内,立即送检,室温保存不超过2小时。
5.粪便标本:在感染急性期采集腹泻标本,将粪便排入干燥清洁的便盆内,应避免尿液及其他异物混入,用无菌竹签或无菌吸管取标本中异常部分(含粘液、脓液和血液的部分)2ML-5ML粪便悬液或2g-5g粪便标本至于无菌螺帽容器中,立即送检。
结束语
微生物标本规范化采集和及时送检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致病菌培养的正确性与阳性率的高低,是临床微生物检验成功的关键。标本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诊断结果的正误,不当的标本可能导致错误的结果出现,从而混淆临床诊断,增加治疗难度和治疗成本。因此好的微生物检验标本可提升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及患者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
希望以上能帮助您了解并掌握微生物标本采集和送检的关键步骤,确保每一步都做对,为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