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与脑梗死有关的疾病常识
2024-07-17 16:25:41
作者:谭恺
作者单位:麻阳苗族自治县中医医院

在我们忙碌的生活中,总是在盼着家庭事业双丰收,渴望在职业生涯中攀上高峰,同时也希望家庭温馨和睦,幸福美满。然而,在这追求成功与幸福的过程中,却往往忽视了健康,尤其是那些看似遥远却潜藏危机的疾病。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一种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脑梗死。

什么是脑梗死?

脑梗死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它是脑卒中的一种主要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80%左右。其病因主要有:

1.大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甚至形成血栓,阻塞血管,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

2.心源性栓塞:心脏疾病,如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等,可导致心脏内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随血流进入脑动脉,阻塞血管,引发脑梗死。

3.小动脉闭塞:脑部小动脉病变,如玻璃样变、动脉硬化等,可导致小动脉闭塞,引起腔隙性脑梗死。

4.其他明确病因型:除了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型和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外,还存在其他一些明确病因的脑梗死类型。如动脉夹层、烟雾病、动脉炎等引起的脑梗死。

5.不明原因型:指经过全面检查仍未发现明确病因的脑梗死。约占所有脑梗死的30%左右。这可能是由于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血管慢性损害,或者一些尚未被完全认识的疾病或机制。

脑梗死的早期症状

1.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突然出现一侧肢体无力、麻木,甚至无法活动。

2.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面部一侧出现麻木感,或口角向一侧歪斜,无法做出正常的面部表情。

3.语言障碍:突然出现说话不清、言语困难,或无法理解他人言语。

4.视力障碍:眼睛出现斜视、视力模糊,甚至单眼失明。

5.眩晕和平衡障碍:突然感到天旋地转,行走不稳,甚至跌倒。

6.头痛和呕吐:剧烈头痛,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7.意识障碍:病情严重时,可出现意识模糊、嗜睡甚至昏迷。

脑梗死的治疗措施

1.药物治疗:常用药物主要包括溶栓药,如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这类药物能够在血栓形成的早期有效溶解血栓,恢复脑部血流。此外,抗血小板聚集药,比如阿司匹林能有效防止血小板聚集,进一步减少血栓的形成。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脑梗死患者,抗凝药如华法林能帮助防止新的血栓形成。这些药物共同作用,旨在溶解血栓、防止血栓再形成,从而尽快恢复脑部血流,减少脑组织损伤。

2.手术治疗:对于大面积脑梗死或脑疝形成等严重情况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去骨瓣减压术,通过去除部分颅骨来迅速降低颅内压,以及血管内介入治疗,如血管内取栓或支架置入等,直接针对血栓或狭窄的血管进行治疗。这些手术方法能够迅速有效地降低颅内压,挽救患者生命,并为后续的康复治疗创造条件。

3.康复治疗:包括物理疗法,通过专业的物理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作业疗法,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提高自理能力;以及言语疗法,针对语言障碍患者进行个性化的语言康复训练。通过这一系列康复训练,患者能够逐步恢复肢体功能、语言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脑梗死带来的长期影响。

脑梗死的预防

1.控制基础疾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改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是预防脑梗死的重要措施。患者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坚持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充足的睡眠。

3.定期体检:中老年人应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脑卒中风险评估。通过体检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4.药物预防:对于高危人群,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进行预防治疗,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血栓形成。

健康是生命的基石,没有了健康,一切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通过今天的分享,希望你对脑梗死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身体的信号,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体检,这些都是守护我们脑血管健康的小秘诀。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