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小心肠,大智慧
2024-07-17 16:50:17
作者:段瑞芳
作者单位: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 消化科

“医生,我好多天没有解大便了,肚子胀的难受,我怎么了?”“医生,我一吃东西就上厕所,解大便就像解小便,现在浑身没劲儿,我该怎么办?”医生,我肚子整天“叫”,声音很大,是不是得了什么病啊?”......这些都是在门诊经常遇到的问题,如果你也出现上述问题,那么你就需要小心肠。

肠道是我们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主要指小肠和大肠,总长约7m,肩负着人体消化和免疫两大重任。当食物进入肠道,小肠吸收食物的营养,大肠吸收食物剩余水分,然后食物残渣变为粪便,被排出体外。人体99%的营养物质由肠道吸收,85%以上的毒素由肠道排出,它就是我们生命的发电站,我们的健康和情绪与肠道息息相关,然而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增快、饮食结构复杂化、工作强度加剧,越来越多的人出现肠道问题,并且不以为然,错过最佳治疗机会。本文旨在让大家了解肠道疾患原因、表现以及解决办法,小心肠,才能有大智慧。

肠道疾病的表现

大便是反应肠道健康的一大标准,正常人每天需排便1~2次,或2~3天1次,且排便顺利,为黄色香蕉样便。大便形状、颜色、量等出现问题,就是肠道警告,而与大便密切相关的常见疾病就是便秘与腹泻。

肠道疾病的原因

便秘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排便次数减少至每周3次、排便困难、大便干结,腹泻则与之相反,病人每日排便超过3次,排便量较大,且大便稀薄。大多数人便秘和腹泻的原因是不良的排便习惯、饮食习惯和较大的精神压力。长期摄入过量食物或者长期高油高盐饮食会增加肠道负担,肠道过度劳累,不能正常“运转”,出现便秘。误食被细菌、病毒感染的食物,如痢疾杆菌、轮状病毒等,导致肠道感染,炎症攻击肠道,吸收能力减弱,大便稀薄,腹泻出现。“肠道-大脑”路径的存在,直接反映情绪对肠道的影响,当人情绪紧张或者低落时,身体会释放5-羟色胺、应激激素、儿茶酚胺等化学物质,它们会增加坏细菌的数量和毒性,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出现便秘、腹泻、消化不良等。

应对方法

针对上述原因,我们应该如何应对:1.改变饮食习惯:减少在外就餐次数,少食多餐,细嚼慢咽,低盐低脂饮食,便秘的病人可多吃高纤维食物,如谷类、豆类、水果、蔬菜等,均可促进排便,适当补充益生菌可以稳定肠道菌群,对便秘与腹泻均有益;2.改变排便习惯:培养晨起排便习惯,给排便留足时间、耐心、专注力,不久便;3.改变心情:保持情绪的稳定,学会释放压力,转换心情,可适度运动,运动让人心情愉悦,同时也可促进肠道蠕动。如果通过上述方式疾病仍反复出现,便秘的病人可适当应用通便药物如:乳果糖口服液、琥珀酸普芦卡必利片、聚卡波非钙片等,腹泻的病人可口服蒙脱石散、左氧氟沙星、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等,当然及时就医最重要。

上述所涉及到的病症大多数为功能性的问题,还有很多严重的便秘、腹泻患者,会出现反复鲜血便、大便形状持续改变、里急后重、腹痛、消瘦、恶心、呕吐等表现,需警惕器质性问题,如肠梗阻、炎症性肠病、肠道肿瘤等,如果你出现上述表现,一定要及时就医,你的小心,会拯救你。

肠道健康影响我们的身心,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食物,都会有情绪,都离不开工作、生活,所以偶尔出现肠道问题很正常,但是当肠道向你发出求救信号时,你需要正确接收,并认真解决,避免造成严重的肠道疾病。需要注意的是,小心肠,并不需要你对肠道斤斤计较,很多肠病是想出来的,放轻松,感受肠,才是大智慧。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