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小心“心”闹脾气 警惕心肌梗死来敲门
2024-07-05 11:12:19
作者:唐鸿艳
作者单位:湖南省邵阳市中心医院 心血管内科
近年来,心肌梗死趋向于年轻化,总体死亡率10%~15%左右,如果未能及时接受救治,死亡率会显著升高。

一、心肌梗死不遥远

冠状动脉是为心肌提供血液和氧气的重要血管,正常情况下内壁光滑,血液流畅。一旦冠状动脉形成粥样硬化,就有可能发生粥样斑块破裂、出血,形成血栓或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冠状动脉急性阻塞,引起心肌缺血坏死。具体原因如下: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最主要的原因。长期的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年龄增长、遗传因素、熬夜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冠状动脉内皮损伤,脂质沉积形成斑块,使血管狭窄。

2.血栓形成:粥样斑块破裂或内皮损伤后,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可迅速阻塞冠状动脉。

3.冠状动脉痉挛:在某些情况下,寒冷刺激、情绪激动等,冠状动脉因此可能发生痉挛,导致心肌供血急剧减少。

4.暴饮暴食:进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血脂浓度突然升高,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

5.便秘:在中老年人中,排便用力屏气时可能导致心肌梗死。

二、日常识别心肌梗死

如何才能察觉到心肌梗死的“脚步声”呢?这里为大家支几招。

症状方面:

1.胸痛——最常见的信号,它犹如重物压迫般的疼痛,一般情况放射到左臂、颈部、下颌甚至背部。往往呈现非典型症状:可能是左侧上肢内侧疼痛,难以描述的胃痛或者剧烈的牙痛,这些症状容易被忽视,因此要格外留心。同时,疼痛持续时间较长,通常超过30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2.呼吸困难:患者可能感到呼吸急促、喘不过气,严重时可能出现端坐呼吸。

3.恶心、呕吐和上腹部疼痛: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这些胃肠道症状,容易被误认为是消化系统疾病。

4.心慌、心悸:感到心跳不规律、心跳加快或过慢。通常伴随大量出汗,伴有皮肤湿冷。

5.头晕、乏力:可能由于心肌供血不足导致大脑供血减少。

6.烦躁不安、恐惧:剧烈疼痛和对疾病的担忧引起患者的紧张,烦躁和恐惧。

体征方面:

1.血压降低:心肌梗死可能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从而引起血压下降。

2.心率异常:可表现为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或心律不齐。

3.心音改变:可能出现心音减弱、杂音等。

三、如何预防心肌梗死?

预防心肌梗死,一方面我们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监测和管理身体各项指标。

1.健康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全谷物,减少高盐、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2.适度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增强心肺功能。同时,劳逸结合,确保身心健康。

3.戒烟限酒:吸烟是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坚决戒烟;饮酒要适量,避免酗酒。

4.管理情绪: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中,学会释放压力,与自己和解,保持心情平和舒畅,以阳光的心态迎接生活。

5.规律生活: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避免熬夜带来的代谢功能紊乱等问题,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快速发展进程。

6.日常监测:日常密切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对于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人群,更要密切关注心脏健康。

7.定期体检:心电图能够有效监测到心脏特征性改变,如ST段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等问题,有助于及早干预;健康体检能够通过对心肌梗死高危因素的排查,帮助我们提早防范发挥重要的作用。

四、心肌梗死急救方法

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时间就是生命。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让患者就地半躺或者坐姿,松开衣领和腰带,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注意,如果患者低血压或者心动过速,不宜使用。)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和心跳,一旦出现呼吸困难或者意识不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各位读者,让我们用心呵护这颗珍贵的“心”,防止它“闹”脾气,远离心肌梗死的威胁,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