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脑卒中早期症状识别与急救方法
2024-06-28 11:13:18
作者:王彗权
作者单位:四川省富顺县晨光医院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严重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及时识别脑卒中的早期症状并进行有效的急救处理,对于挽救生命和减少后遗症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卒中的早期症状识别及急救方法,帮助大家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反应。

1. 脑卒中的早期症状

1.1 突然的面部、手臂或腿部麻木或无力

脑卒中的一个典型早期症状是突然出现的面部、手臂或腿部麻木或无力,特别是身体的一侧。患者可能会发现自己无法抬起一只手臂,或者面部一侧下垂。这种症状通常是由于大脑某一部分的血液供应突然中断,导致该区域的神经功能受损。及时识别这些症状并迅速采取行动,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和康复机会。

1.2 突然的语言障碍

语言障碍也是脑卒中的常见早期症状之一。患者可能会突然发现自己无法说话,或者说话含糊不清,难以理解别人的话。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大脑控制语言的区域受损所致。及时识别这一症状并采取行动,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康复机会。语言障碍不仅影响交流,还可能是更严重脑损伤的信号,需立即就医。

1.3 突然的视力问题

脑卒中还可能导致突然的视力问题,包括视力模糊、视野缺损或双眼视力不对称。患者可能会突然看不清楚东西,或者视野中出现盲点。这些症状通常是由于大脑视觉中枢受损所致,及时识别并处理可以避免进一步的损害。

2. 脑卒中的急救方法

2.1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一旦发现有人出现脑卒中的早期症状,第一时间应该拨打急救电话(如中国的120)。尽早联系医疗专业人员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因为脑卒中的治疗窗口非常有限。每分钟的延误都可能导致更多的脑细胞死亡,从而增加致残和死亡的风险。拨打急救电话时,应清晰描述患者的症状和具体位置,以便急救人员能够迅速到达并进行专业处理。

2.2 保持患者平躺并头部稍微抬高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之前,应让患者平躺,并将头部稍微抬高,以促进血液循环和减轻脑部压力。避免让患者移动或站立,因为这可能会加重病情。确保患者的呼吸道畅通,必要时可以轻轻侧卧,以防止呕吐物堵塞呼吸道。保持患者安静,尽量减少外界刺激,避免进一步加重病情。

2.3 不给患者进食或饮水

在急救人员到来之前,不要给患者进食或饮水。脑卒中患者可能会出现吞咽困难,进食或饮水可能导致窒息或吸入性肺炎。保持患者的口腔清洁,避免任何可能引发窒息的行为。如果患者感到口渴,可以用湿润的棉签轻轻擦拭嘴唇,但不要让其吞咽任何液体。这样可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等待专业医疗人员的进一步处理。

3. 脑卒中的预防措施

3.1 控制高血压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控制血压可以显著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和戒烟限酒,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盐的摄入量有助于降低血压,而适量的运动则能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健康。戒烟限酒不仅有助于控制血压,还能改善整体健康状况,从而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3.2 健康饮食与适量运动

健康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对于预防脑卒中至关重要。饮食应以低脂、低盐、高纤维为主,多摄入水果、蔬菜和全谷物,减少红肉和加工食品的摄入。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可以改善心血管健康,降低脑卒中风险。适量的运动不仅可以帮助控制体重,还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从而有效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3.3 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可以显著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改善心血管健康。限酒也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措施,建议男性每天饮酒不超过两杯,女性不超过一杯。长期的健康生活习惯可以有效减少脑卒中的风险。戒烟不仅能改善肺部健康,还能降低血压和胆固醇水平;限酒则可以减少酒精对血管的损害,进一步降低脑卒中的发生概率。

结语: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急性疾病,早期识别和及时急救对于挽救生命和减少后遗症至关重要。了解脑卒中的早期症状,如面部、手臂或腿部麻木、语言障碍和视力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可以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反应。通过控制高血压、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和戒烟限酒等预防措施,可以显著降低脑卒中的风险,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