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综合医院门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患者,长期身体不舒服,患者为此感觉痛苦,甚至影响正常生活质量,多次就诊于各医院,做各种检查,钱花了一大把却怎么也查不出是患了什么病。遇到这种情况便可以想到“躯体形式障碍”。有经验的医师这是便会推荐患者去精神科就诊,但一提到精神科,患者往往不能接受,曾有一位患者在被建议去精神科时很愤怒,说“我在你们医院花了这么多钱也查不出什么病,我已经很生气了,你这又说我有精神病?”其实啊,精神科的病也有很多种类,不是只有“疯子”才需要精神科。咱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这种精神科常见病:躯体形式障碍,这究竟是怎样一种疾病,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1.症状特点:主要表现为多种多样、反复出现、
或时常变化的各种躯体症状。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系统和
器官,症状变化多,累及的器官多。患者往往有似乎诉说不尽的痛苦,特别想让别人能倾听和理解自己的痛苦。在门诊遇到过一些病人,如果时间充足的话,光说自己的不适感能说一两个小时。但尽管患者感觉十分痛苦,却缺乏相应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或者及时有某一项检查结果异常,也不足以解释患者所描述的躯体不适感,也很难用某种疾病进行解释患者的所有症状。
最常见的症状有胃肠道不适;疼痛,尤其慢性疼痛较多见,疼痛部位可固定也可不断变化;呼吸困难;胸闷;心悸; 尿频或排尿困难;生殖系统及月经方面的不适感;皮肤麻木感、虫爬感、瘙痒、刺痛等;不自主震颤、多汗、烧灼感等症状。或是表现为疑病症状,担心或相信自己患有某种严重的躯体疾病,即使多次检查结果未见异常,即使医师多次告知其身体很健康,患者仍不能改变自己的观念。
躯体形式障碍的患者往往伴有焦虑、抑郁症状,表现为烦躁、担心、紧张害怕、情绪低落、悲观、兴趣爱好减少、食欲差,睡眠障碍等。焦虑、抑郁与躯体不适长期共存并相互影响。
2.诊断特点:基于本病的特殊性,为避免漏诊躯体疾病,不可急于做出诊断,需要一定的时间标准。因有些躯体疾病的发展特点,早期可能检查不出阳性结果,需跟踪观察一段时间再复查。如果过早以躯体形式障碍治疗,就耽误了躯体疾病的治疗时间。所以在非精神科所做的相关检查,并不是无端浪费时间和金钱,而是基于医学的严谨性和对患者健康认真负责的态度,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
躯体形式障碍又可细分为以下六种;躯体化障碍、未分化的躯体形式障碍、疑病性障碍、躯体形式的自主神经紊乱、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其它躯体形式障碍。均要求症状符合躯体形式慢性症状的特点,时间要求至少3个月以上,有些类型的诊断甚至需达2年以上。
3.治疗:药物治疗以抗焦虑、抗抑郁药物为主。多种研究证实,选择性 5-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及去甲肾上腺素和 5-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NRI)对躯体形式障碍有显著疗效。治疗效果欠佳时还可合并小剂量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可以显著改善预后,预防复发。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正念疗法,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并可相对减少药物所需的剂量。西药联合具有疏肝解郁作用的中药治疗,疗效也是肯定的。经颅磁刺激对躯体形式障碍的治疗也有一定帮助。
躯体形式障碍的患者对不适感特别敏感,对药物的不良反应也会特别敏感。患者不可自行用药,须经医师评估后选择最适合的药物。任何一种药物都同时具有治疗作用和副作用。如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不良反应,也不必惊慌。在治疗剂量内出现的不良反应一般都是可逆的,不会影响自身健康。患者可及时向医师反应,再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