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衰是什么
心衰主要是指因心脏“泵”的功能受损,无法有效地进行收缩或舒张,从而导致心脏难以充分排出静脉回流的血液,促使身体出现复杂的生理病理变化。患者因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和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诱发心脏循环障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心衰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水肿、乏力、以及心悸、食欲减退等症状,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在心衰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合理选择药物尤为关键,从而控制患者病情发展,遏制其病情发展。
2心衰为什么危险
(1)呼吸道感染:心衰患者的肺部易出现淤血状态,增加患者出现支气管炎和肺炎等继发呼吸道感染风险。出现上面情况的原因是,患者肺部的淤血导致肺泡间隙和支气管内的液体增多,从而细菌和病毒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而呼吸道感染不仅会加重患者心衰症状,还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
(2)心源性肝硬化:肝脏的血液循环受到心衰的影响较大,其会导致患者肝脏长期处于淤血和缺氧状态。肝细胞在这种情况下会逐渐萎缩,导致肝结缔组织增生,从而促使患者出现肝硬化。此外,肝硬化不仅会导致患者肝功能的减退,还会增加患者脾大和大量腹水的风险。患者因体内腹水的增加,加大对膈肌的压迫,从而影响患者心肺功能,从而加重患者心衰。
(3)血栓形成:心衰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导致患者的体力活动减少,增加了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一旦血栓脱落进入血液循环,会导致患者出现肺栓塞等情况,促使患者出现胸痛、心悸、咯血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果血栓体积较大,甚至会导致患者短时间内猝死。此外,如果心房内形成血栓并脱落进入动脉系统,会对引发患者出现脑梗塞、肾梗塞或四肢动脉栓塞等风险,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4)电解质紊乱:临床医生治疗心衰患者主要给予利尿剂,但是患者长期使用该药物会导致患者出现低血钾和低钠综合征等电解质紊乱。低血钾症会导致患者出现全身乏力,并且随着病情的发展导致其出现心律失常。低钠综合征则会导致患者出现肌肉抽搐,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其昏迷。临床研究显示,电解质紊乱不仅会加重患者心衰的临床症状,还会导致其他严重的健康问题的出现,需要严格监测患者服药反应。
(5)高病死率:心力衰竭是临床上病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尤其在急性加重期,会诱发患者出现急性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增加患者死亡风险。虽然,目前临床医生主要按照指南为患者实施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但是患者每年的心衰死亡率高达15%。此外,临床统计显示,心衰患者的五年病死率为50%到60%,接近于胃癌、肠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五年病死率。
(6)高致残率:心衰会导致患者出现疲乏、气喘和水肿等症状,严重干扰他们的正常生活。尤其是心衰患者病情严重的话,其稍微活动一下就会出现气喘的情况,甚至在静坐时也会出现呼吸困难。因此,患者因长期卧床休息不仅降低其生活质量,还会对患者的精神产生巨大的压力。
综上所述,心力衰竭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之一,其会导致患者呼吸道感染、心源性肝硬化、血栓形成和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效果。同时,心衰的高病死率和致残率也对患者及其家庭的负面影响严重。因此,对于心衰患者而言,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和长期管理尤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