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斜颈?
斜颈通俗来说就是头颈向一侧歪斜。斜颈的原因大概有7种:1.肌性斜颈,是由于一侧的胸锁乳突肌挛缩引起来的头颈歪斜,此类最常见。2.骨性斜颈,由于颈椎发育过程当中椎体出现异常而引起的斜颈,此类较少见。3.眼性斜颈,由于斜视等眼部疾病导致的斜颈。4.耳性斜颈,由于两耳听力不对称等耳部疾病导致的斜颈。5.痉挛性斜颈,由于一侧颈部肌群功能障碍,导致出现头颈姿势异常,此类斜颈常见于成人。6.外伤性斜颈,由于颈部外伤导致的颈部肌肉痉挛或颈部皮肤瘢痕挛缩导致头颈歪斜。7.姿势性斜颈(又称习惯性斜颈),如果患者长期保持一个不良的姿势,可能会导致一侧颈部肌肉痉挛,从而导致斜颈。
孩子治疗斜颈注意事项
当我们发现发现出生不久的宝宝头向一侧歪斜,应该引起注意,并需要高度重视,不应该是采取观察的态度,认为宝宝长大一些就会好了或者是等孩子大一点再去医院看,这样做会延误孩子的治疗。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首先明确是不是斜颈,什么类型的斜颈,不同类型的斜颈,治疗方案内容是不一样的,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斜颈都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期介入治疗,提高治愈率。
如何在家初步鉴别肌性斜颈和习惯性斜颈?
1.看时机。当宝宝出生30天左右总是歪头,那么肌性斜颈可能性很大。若三、四个月以后发现脖子歪,那么习惯性斜颈的概率更大。2.肌性斜颈的包块很有特点,一般是圆形硬包块,捏压孩子没有不适的感觉。习惯性斜颈没有这种包块。3.看灵活度,检查头部转动是否受限。肌性斜颈的孩子颈部转动受限。习惯性斜颈的孩子一般能灵活转头,孩子睡着后可以把歪头摆正,大概率是习惯性斜颈。
肌性斜颈的治疗方案是什么?
儿童肌性斜颈无法自愈。0~1岁或头颈歪斜较轻患儿多需通过按摩理疗支具等手段进行保守治疗。1岁以上或歪斜较重患儿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切断挛缩胸锁乳突肌,并在术后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4周左右。
0~1岁患儿肌性斜颈牵伸锻炼法如何操作?
根据颈部肌肉解剖特点,我们可以得知颈部向对侧侧屈头转向同侧,那么该侧的胸锁乳突肌处于一种被牵伸状态,这也就是牵伸锻炼法的原理。双人牵伸法:主要适用于婴幼儿患者。将患儿平卧于床,最好使头部探出床缘,将头置于床面也可以。一人固定肩部,另一个人在头端来抱头锻炼。具体方式:先轻柔的牵伸头颈,再向健侧侧屈约70度,停留5秒钟,再将患侧旋转约90度,停留5秒钟。每次动作完成10~15秒,10次牵伸锻炼为一组,每天至少20组。建议在婴儿期牵伸治疗要尽早开始,至少坚持1年。这种牵伸锻炼最好在一天里均匀分布。特别注意:在实践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患儿的哭闹和反抗,这时我们动作要柔和,切记暴力,缓慢的对抗阻力直至完成标准动作。
肌性斜颈保守治疗后头歪症状为什么会反复?
多数婴儿通过保守按摩牵伸治疗后头颈偏斜得到矫正,但过一段时间后会再次出现头歪的症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患儿颈部两侧的胸锁乳突肌肌肉力量不均衡,家长在婴儿头颈恢复直立状态后就放松警惕,停止或松懈家庭训练。家长回去后应按照我们指导的内容继续家庭训练锻,且定期复查。定期复查的目的是观察患儿康复的进度及康复的效果。如效果欠佳应及时改变治疗方案。
康复治疗会加大手术治疗的难度吗?
有一种说法是经过康复治疗的宝宝再做手术会加大手术难度,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宝宝患有斜颈在0~1岁之前接受系统正规的康复治疗,再进行手术治愈率可达95%以上。而出现手术难度加大等情况的患儿多是早期治疗时手法不当所造成的,因此康复治疗应去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并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