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输血的这些检验知识你知道了吗?
2024-07-31 11:33:57
作者:车红
作者单位:乐山市中医医院  

输血前为什么要做那么多检验项目呢?这是很多输血者都很疑惑的问题,事实上,输血前的检验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关于输血的这些检验知识,你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输血前要做哪些检验?为什么?

1.血型:输血前必不可少的检查有血型检查,血型检查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明确输血者血型类型,这样可避免在输血过程中出现ABO血型、RhD血型不匹配的情况。

2.不规则抗体筛查:不规则抗体筛查也是输血者输血前必要的检验项目之一,可通过该项检查发现输血者体内是否有红细胞意外抗体存在。如存在时,选择相应抗原阴性的献血者与患者血液进行交叉配血,交叉配血结果无凝集无溶血可以输注。

3.交叉配血:红细胞类血液成分输血前应进行交叉配血,应选用适宜的检测方法确保患者与献血者血液的相容性。

4.凝血检测:该项检查主要是评估凝血功能,判断患者是否有出血或出血倾向。临床上应用较多的凝血功能检测除凝血酶原时间(PT)之外,还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等。

5.血液传染性疾病检测:输血前,应对输血者的血液传染性疾病进行检测,例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艾滋病毒。目的是了解病人输血前是否体内携带着这些病毒,如果病人本身体内携带这些病毒,就可以证明病人出现这些传染性疾病不是通过输血传播的,以保证输血的安全性。

以上这些检验检查项目都是必要的,有利于确保输血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输血前的一系列检验检查,在医生选择与受血者血液相匹配的血制品时,可为其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使其输血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较少,加强输血安全。

输血适应证有哪些?

1.大量失血、慢性贫血或低蛋白血症。当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大量失血或遭受严重的创伤、其他原因所致的低血容量休克情况时,都需要及时输血。当患者存在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时,很有可能是由于长时间的慢性失血、烧伤、红细胞破坏增加或清蛋白(白蛋白)合成不足等情况所导致,需要及时输血。

2.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而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计数和功能正常的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不推荐常规预防性输注血小板。若患者存在血小板减少症和(或)血小板功能异常,围手术期出血时建议输注血小板。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血小板功能正常时不推荐常规预防性输注血小板;有创操作前可考虑预防性输注,出血危及生命时应输注。先天性或获得性血小板功能障碍的患者关键部位出血或重大手术前,无论血小板计数水平如何均应进行血小板输注。血小板功能障碍与血小板本身无关时(例如尿毒症、血管性血友病、高球蛋白血症等)一般不输注血小板。

3.重症感染。如患者出现全身性严重感染或脓毒症时,需要进行输血,且患有恶性肿瘤疾病,经过化疗后导致其出现严重骨髓抑制继发难治性感染情况时,也需要及时输血。如患者的中性粒细胞低下,接受抗生素治疗时,取得不理想的治疗效果时,可通过浓缩粒细胞的输入有效控制其感染情况,但是输入中性粒细胞时,很有可能会导致其出现多种副作用,例如:巨细胞病毒感染、肺部并发症等。

4.凝血异常。当患者出现凝血异常情况时,很有可能会引起出血情况,需要及时输入新鲜冰冻血浆,这样有利于预防和治疗出血情况。根据需要对其实际情况展开评估,之后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输血。如患者情况属于可输血也可不输血的情况时,最好选择不输血。

如何正确输血?

1.评估:评估患者是否符合输血指征,并评估其输血品种及输血量。

2.签署同意书:患者及家属签署同意书。

3.输血前准备:明确患者血型、血液参数、血液传染性疾病检测、血液产品等,通过血液不规则抗体筛查和交叉配型测试,明确患者、供血者之间的血液相容性。

4.准备输血设备:输血前,医护准备好相应的输血装置,待输血科通知。

5.输血过程:连接血液成分至输血装置,并利用静脉输注的方式将血液输送到患者体内。

6.观察和监测:输血期间,密切观察相关反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7.结束和评估、随访:输血后,详细记录相关输血信息,并观察有无任何不适反应,并加强随访。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