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儿童用药误区,你中招了吗?
2024-07-12 15:03:15
作者:邓小芬
作者单位:博白县妇幼保健院
儿童用药,这一话题既普遍又特殊。作为家长,我们都期盼孩子健康成长,但面对孩子生病,用药问题却常让我们感到困惑和焦虑。儿童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对药物的反应与成人有所不同,因此儿童用药需更加谨慎和精确。然而,现实生活中存在许多儿童用药的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不仅无法有效治疗孩子疾病,还可能对其健康造成潜在危害。本文旨在帮助家长们识别并避免这些常见误区,确保孩子们能够安全、合理地使用药物。

儿童用药的基本原则

在探讨儿童用药误区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儿童用药的基本原则。首要原则是“遵医嘱”。这意味着家长在给儿童用药时,必须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不要自行决定用药种类、剂量和用法。儿童的生理特点和病情发展往往与成人不同,因此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

其次,儿童用药的剂量原则也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儿童的用药剂量需要根据体重、年龄等因素进行调整,以确保药物在体内发挥最佳的疗效,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因此,家长在给孩子用药时,一定要按照医生开具的剂量进行,不要随意增减。

此外,儿童用药的常见剂型也需要家长注意。口服液、颗粒剂、糖浆等是儿童常用的药物剂型,它们更方便孩子服用,也更容易被吸收。但在使用这些剂型时,家长需要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正确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以及保存条件。

儿童用药的常见误区

我们将详细探讨儿童用药中的一些常见误区,帮助家长们更好地识别和避免这些问题。

误区一:成人药减量给儿童用。很多家长认为,成人药只要减量就可以给儿童使用。然而,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误区。成人药和儿童药的成分、剂量、作用机制等方面往往存在显著差异。儿童的身体对药物的反应更加敏感,因此成人药即使减量也可能对儿童造成严重的副作用。例如,一些成人常用的感冒药、止咳药中含有对儿童有害的成分,如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引发儿童的不良反应。因此,家长在给儿童用药时,一定要选择专为儿童设计的药物,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误区二: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有些家长在孩子生病时,为了迅速缓解症状,会同时给孩子使用多种药物。然而,这种做法往往存在很大的风险。不同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导致药效增强或减弱,甚至产生新的副作用。例如,一些抗生素和退热药同时使用可能引发肝肾损伤。因此,家长在给孩子用药时,一定要遵循医生的指导,不要自行组合药物。

误区三:随意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是儿童常用的药物之一,但很多家长对抗生素的使用存在误区。他们认为抗生素是“万能药”,可以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然而,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效,对病毒感染(如感冒、流感等)则无效。此外,滥用抗生素还会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使得孩子在真正需要抗生素时无法得到有效治疗。因此,家长在使用抗生素时一定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规定的剂量和疗程使用,并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

误区四:忽视药物副作用。有些家长在孩子用药过程中,只关注药物是否有效,而忽视了可能的副作用。然而,任何药物都有可能产生副作用,尤其是儿童的身体更加敏感。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用药后的反应,如是否出现皮疹、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一旦出现这些副作用,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孩子正在使用的药物。同时,家长也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儿童药物副作用及其应对措施,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及时处理。

如何正确给儿童用药

了解了儿童用药的常见误区后,我们接下来探讨如何正确给儿童用药。

首先,家长在给孩子用药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特别是剂量、用法、禁忌等关键信息。确保自己了解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其次,家长需要掌握正确的用药技巧和方法。例如,如何给孩子喂药、如何避免用药过程中的浪费和污染等。这些技巧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给孩子用药,并确保药物能够发挥最佳的疗效。

最后,家长还需要注意药物的保存条件。不同的药物对保存环境有不同的要求,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家长需要按照说明书上的要求妥善保存药物,避免药物失效或变质。

结语

儿童用药是一个需要家长们高度重视的问题。正确的用药方法和避免常见误区对于保障儿童的健康至关重要。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希望家长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儿童用药的基本原则和常见误区,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应用。在孩子生病时,不要盲目自行用药,而是要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孩子们能够安全、合理地使用药物,健康成长。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