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常有“十人九痔”的说法,可见痔疮的患病群之广,但由于患病的特殊性,有些患者不太愿意就医。本文就痔疮相关知识进行详细解读,让它不再是难言之隐。
什么是痔疮?
痔疮是人体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及肛缘皮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简单来说,就是指位于肛门和直肠区域的血管、组织的异常扩张或肿胀。
痔疮的症状
1.排便出血。排便时,可能会看到马桶里有鲜红色的血,或者粪便上有血。这种出血通常是内痔造成的,因为内痔在排便时受到刺激。
2.肛门疼痛。如果是外痔,可能会感到肛门周围的疼痛,特别是在排便时,这种疼痛可能会比较剧烈,有时坐着或走动时也会感到不舒服。
3.痒感或不适。肛门周围可能会有瘙痒的感觉,这可能是由于痔疮刺激到周围的神经或摩擦造成的。
4.肿块或突起。有时在肛门外面可以看到或摸到一个小肿块,这可能是因为外痔肿胀引起的。内痔在严重时也可能会脱出到肛门外,这种情况叫做脱出痔。
5.排便困难。由于疼痛或不适,某些人可能会因为害怕排便而憋便,这样又可能导致便秘,更加加重痔疮的症状。
6.压迫感。有些人可能会感到肛门区域有压迫或异物感,好像有什么东西卡在那里,导致坐着不舒服。
哪些习惯容易得痔疮呢?
1.久坐。如果你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坐在椅子上,没怎么活动,肛门附近的血液流动就会变得不太顺畅。这就像水管里的水长时间不流动,容易积压,最终出现问题。
2.不规律的排便习惯。有些人不及时上厕所,总是憋着,或者随意地推迟上厕所的时间。这种情况容易导致便秘,便秘的时候上厕所就需要用力,从而增加肛门的压力,长期下来就可能得痔疮。
3.饮食不健康。喜欢吃快餐、油炸食品、辛辣食物,或者摄入的水果和蔬菜太少,容易让肠道不通畅。这时候,粪便变得干硬,排便困难,自然就会导致痔疮找上你。
4.缺乏锻炼。生活中运动量不足,缺少锻炼,身体的新陈代谢就会变慢,肠道的蠕动也会受到影响。这样一来,容易导致便秘,便秘就容易导致痔疮。
5.喝水不够。有些人一整天忙着工作,甚至忘记喝水,导致身体水分不足,粪便变干。干燥的粪便在排便时就会增加肛门的压力,从而容易得痔疮。
6.熬夜和压力大。不规律的生活作息,熬夜或是承受过大的心理压力,都会影响到身体的消化功能,容易导致便秘,最终导致痔疮的发生。
得了痔疮怎么办?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水果(如香蕉、苹果)、蔬菜(如菠菜、胡萝卜)和全谷物。
2.多喝水。每天确保喝足够的水,至少要8杯水。
3.适量运动。生活中进行适量运动,如快走、慢跑或游泳,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肠道蠕动。
4.及时上厕所。如果感到有便意,不要憋着,要及时去厕所。
5.热水坐浴。每天可以用温水做一些坐浴,可以舒缓肛门区域的不适感。想象一下,像给你的“小朋友”一个放松的“温泉浴”,舒缓疲惫,减轻疼痛。
6.局部用药。可以选择一些药膏或栓剂,直接涂抹在疼痛的区域,帮助消炎、止痛,减轻症状。
7.避免用力。在排便时尽量别使劲,可以选择在上厕所的时候用一些辅助工具,如脚凳,调整你的坐姿,让身体的位置更自然,减轻肛门压力。
8.提肛运动。经常进行提肛运动,可增强肛门括约肌功能,加速静脉血回流,降低静脉血压,改善直肠肛门部瘀血,同时还可促进肠道蠕动,可防治便秘。
9.及时就医。如果症状较重,如持续疼痛、出血不止,或者以上方法没有明显效果,一定要及时就医。
总结
得了痔疮并不可怕,通过调整饮食、生活方式和一些简单的护理,就可以缓解症状。记住,健康的生活习惯是预防和改善痔疮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