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病理诊断?
病理诊断是指通过对所获得的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分析,以确定肿瘤的性质,进而判断肿瘤良、恶性。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检查和分析疾病的病理标本,得到疾病的性质和程度,从而确定治疗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听到“病理诊断”这四个字就觉得很恐怖,甚至谈之色变。其实病理诊断并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因为病理诊断的结果与病人能否得到及时、准确、有效的治疗直接相关。在临床实践中,如果遇到疑难病例或其他特殊情况时,就需要借助病理诊断来明确诊断。比如通过病理诊断来判断肿瘤患者治疗的效果及预后,或者对肿瘤进行分期等。
通过病理诊断确诊癌症准确吗?
病理诊断是诊断癌症的主要手段,也是确诊癌症的重要依据。从总体上看,病理诊断的准确率比较高,但有一些病变是非常难以确诊的,如:早期恶性肿瘤,良性肿瘤,较小的癌肿;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等。但由于病理诊断需要非常专业的知识,一般只有医院才能做。如果发现有以下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病理诊断: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不明原因的持续性消化不良;不明原因的持续性声音嘶哑、干咳、胸部不适、吞咽困难;不明原因的持续无痛性血尿;不明原因的持续性大便带血或黑色柏油样大便等。
病理诊断是确定癌症的基础,但很多肿瘤在早期往往没有任何症状,而且癌症又是一种慢性疾病,通常需要经过几年或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会出现明显症状,所以很多人在出现明显症状时已经到了晚期。因此,对患者而言,定期进行体检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那些高危人群来说,病理诊断可以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及早治疗。
病理诊断是临床诊断的金标准,是诊断癌症的关键。其最终目的是明确癌症的性质,指导临床治疗。在我国,病理诊断被称为“金标准”。
病理诊断有多种方法,包括:形态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放射组织学检查、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细胞遗传学检查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癌症的认识也逐渐加深,通过防癌体检发现早期肿瘤的例子越来越多,一些无症状的早期肿瘤在体检中就可以被发现,而这些早期肿瘤经过科学合理的治疗,绝大多数患者是可以长期生存的。
预防肿瘤注意哪些?
癌症虽然可怕,但是通过我们的努力也是可以预防和治愈的。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我们平时的预防工作,预防肿瘤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积极锻炼身体,避免肥胖、熬夜、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粗粮等食物;少吃煎炸、腌制食品。
2.保持乐观心态,避免情绪过度激动。有助于增强身体抵抗力,降低患癌风险。
3.定期体检:根据自身情况定期到医院进行身体检查,做到有病早发现、早治疗。
4.积极治疗癌症:及时发现和治疗癌症,尤其是早期癌症,可以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5.避免接触致癌因素,如不吸烟、不酗酒、少吃腌制食品、减少化工污染等。
6.保持健康的体重,体重过高或过低都容易患癌。
7.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
癌症虽然可怕,但是可以通过早诊断、早治疗来治愈。肿瘤专家指出,肿瘤是一种慢性病,通过长期的规范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并能长期生存,很多肿瘤疾病通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完全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