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急性肠梗阻,如何紧急处理?
2024-06-19 15:16:55
作者:黄志森
作者单位:桂平市中医医院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我们每天都需要通过进食来获取身体所需的营养和能量,而这些食物在我们体内又是如何被消化和吸收,最终排出体外的呢?这就涉及到我们身体内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系统——消化系统。然而,有时这个系统会出现故障,其中一种较为严重的情况就是急性肠梗阻。

一、什么是急性肠梗阻

简单来说,急性肠梗阻就是肠道的某个部位被堵住了,导致肠道内容物不能正常通过。这就好像是一条公路上出现了严重的堵车,车辆无法顺利通行。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身体内的“公路”堵住了,那会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呀!

那么,当急性肠梗阻发生时,我们该如何紧急处理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深入探讨的话题。

二、了解急性肠梗阻的症状

要处理急性肠梗阻,首先得知道它有哪些表现。急性肠梗阻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腹痛、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

1.腹痛往往是突然发作,而且非常剧烈,就像是肚子里有一只手在使劲地拧一样。这种疼痛可能会持续不断,也可能会阵发性加剧。

2.呕吐也是常见症状之一,刚开始可能只是吐出胃里的食物,随着梗阻的加重,可能会吐出胆汁甚至是粪便样的物质。

3.而停止排气排便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表现。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肠道会不断地蠕动,将气体和粪便排出体外。但当发生肠梗阻时,肠道被堵住了,气体和粪便就无法排出,从而导致停止排气排便。

4.患者还可能出现腹胀、肠鸣音亢进等症状。如果不及时处理,急性肠梗阻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如肠穿孔、腹膜炎甚至危及生命。

三、急性肠梗阻的紧急处理方法

当发现有人出现急性肠梗阻的症状时,以下这些紧急处理方法非常重要。

1.禁食禁水

这一点非常关键。就像公路上堵车时需要先停止车辆继续驶入一样,当肠道堵住时,我们要避免再有食物和水进入肠道,以免加重梗阻。此时,患者应该严格遵守禁食禁水的要求,即使感到饥饿或口渴,也不能进食或饮水。

2.胃肠减压

通过插入胃管,将胃内的气体和液体吸出,减轻胃内的压力,缓解腹胀和呕吐症状。胃肠减压就像是给胃部一个“减压通道”,让多余的气体和液体能够被引出来,从而缓解胃部的压力。这不仅可以让患者感觉更舒服一些,也有助于肠梗阻的缓解。

4.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由于呕吐等原因,患者可能会出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此时,需要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以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我们的身体需要充足的水分和电解质来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如果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得不到及时纠正,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

5.密切观察病情

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如腹痛是否加剧、呕吐是否频繁、生命体征是否稳定等。这就像是一个“病情监测站”,时刻关注着患者的病情发展。如果病情加重,要及时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不能有丝毫的延误。

6.尽快就医

急性肠梗阻是一种需要紧急处理的疾病,应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便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在送往医院的途中,要注意保持患者的体位舒适,避免颠簸和剧烈晃动。

四、急性肠梗阻的治疗方式

在医院,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保守治疗

如果肠梗阻的原因是粘连、麻痹等,且症状较轻,医生可能会先选择保守治疗。包括持续胃肠减压、补液、抗炎等。经过一段时间的保守治疗,部分患者的肠梗阻可能会缓解。 手术治疗

但如果保守治疗无效,或者肠梗阻是由于肿瘤、肠套叠等原因引起的,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解除梗阻,恢复肠道的通畅。 五、如何预防急性肠梗阻

“防患于未然”总是好的,对于急性肠梗阻,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

1.合理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避免过多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这样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肠梗阻的发生风险。

2.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定时排便,避免憋便,有助于预防便秘,从而降低肠梗阻的发生几率。

3.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果患有肠道疾病、腹部手术史等,要积极治疗,以减少肠梗阻的发生可能性。

4.适当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肠道的蠕动功能,有利于肠道的正常运作。

总之,急性肠梗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当出现相关症状时,要及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并尽快就医。同时,我们也要注意预防,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以降低急性肠梗阻的发生风险。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