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关注健康 了解骨质疏松
2024-06-19 15:54:03
作者:阳开秀
作者单位: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体检管理中心
骨质疏松症,这一名词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频繁地被提及。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那么,什么是骨质疏松症?它又有哪些症状?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接下来,我们将一一解答这些问题。

骨质疏松症概述  

骨质疏松症,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以骨骼变得疏松、脆弱为特征的疾病。具体来说,它是由于骨骼中的矿物质减少、骨骼微细结构发生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主要表现为骨密度降低,骨质变薄,骨骼变脆。这种疾病在老龄化社会中尤为常见,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骨质疏松症常见的原因有哪些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生活方式等。女性更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症,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此外,长期缺乏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以及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1.年龄增长: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流失加速,导致骨质疏松。

2.疾病因素:慢性肾功能不全、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统疾病、糖尿病、库欣综合征、性腺功能减退症、长期卧床或偏瘫、截瘫等情况,影响骨质健康。

3.妇女停经前后、卵巢功能减退或过早切除术后。

4.食物中摄入钙质不足或消化道疾病导致营养吸收不足,影响骨骼健康。

5.身材瘦小、体重过轻。

6.长期使用某些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利尿剂等长期使用可能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7.遗传因素:家族中有骨质疏松症患者可能增加个人患病风险。

8.生活方式因素:包括长期吸烟、饮酒过量、缺乏运动,日晒不足等不良生活习惯。

骨质疏松症会有哪些症状?  

早期骨质疏松症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可能会出现身高缩短、驼背、背部疼痛、骨折等症状。

1.全身痛和乏力:骨质疏松可能导致肋骨、骨盆、肩背等部位的疼痛,以及全身性的无力感。2.腰背痛:特别是在起床时疼痛可能较为剧烈,而步行时可能有所缓解。

2.脊柱变形: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身材缩短、脊柱前屈或后突等驼背现象。

3.骨折风险增加:重度骨质疏松症时,轻微外伤或日常活动后也可能发生骨折,常见部位包括腰椎、胸椎等。

4.其他症状:包括大便干燥、脆性骨折可能性提高等。

骨质疏松症如何诊断  

诊断骨质疏松症通常需要进行骨密度检查。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双能X线吸收法(DXA)和量子计算机体层摄影(QCT)等。通过这些检查,医生可以评估您的骨密度与同龄人相比是否有显著下降,从而确定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

此外,医生还会根据您的临床症状,如全身痛、腰背痛、身材变矮等,以及是否有脆性骨折的病史来辅助诊断。如果您有上述症状或风险因素,建议及时进行骨密度检查,并与医生讨论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营养补充、运动锻炼等。药物治疗包括激素类药物、双磷酸盐类药物、雌激素替代疗法等。营养补充主要包括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补充。运动锻炼可以增强骨骼的力量和稳定性,减少骨折的风险。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症  

预防骨质疏松症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1.消除危险因素,防止骨质流失继续恶化。

2.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量:钙和维生素D是维持骨骼健康所必需的营养素。建议每天摄入1000-1200毫克的钙和800-10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可以通过食物或补充剂来获得这些营养素。

3.坚持适量的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骨骼的力量和稳定性,减少骨折的风险。建议每周进行适量有氧运动,如快走、跳舞、游泳等。此外,力量训练也可以帮助增强骨骼。

4.避免吸烟和饮酒:吸烟和饮酒会影响骨骼的健康,增加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因此,应该尽量避免吸烟和饮酒。

5.注意药物的使用:某些药物,如激素类药物、抗抑郁药等,可能会影响骨骼的健康。如果必须使用这些药物,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6.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可以及早发现骨质疏松症的迹象,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和预防。

总之,骨质疏松症作为常见骨骼疾病,应受到足够重视。为有效预防和治疗,我们应注重合理饮食,确保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加强运动锻炼,提升骨骼健康;同时,调整生活方式,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在必要时,还需遵循医嘱进行药物治疗。通过这些综合措施,我们能够积极应对骨质疏松症,维护骨骼健康。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