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病因及症状
肿瘤是由多种因素长时间影响导致基因发生异常变化的疾病,其主要致病因素包括:
1.多数肿瘤并不属于遗传性疾病,但若亲属中出现肿瘤患者,则会增加肿瘤发生的概率。
2.根据大量的数据表明,吸烟、饮酒过量等不良嗜好,会增加恶性肿瘤发生的风险,如肝癌、肺癌。
3.日常生活中,食用的腌制食品含有亚硝酸盐,其极易转化为致癌物,若长期食用会极大地增加患胃癌的概率,而长期受紫外线照射则会引起皮肤癌。此外,经常接触含联苯胺的化学染料,因其具有较高的致癌性,使患癌的可能性增大。
4.各种细菌、病毒及寄生虫等生物致癌物,也是患癌的主要因素,如慢性乙型病毒性感染或HPV病毒感染等,与肝癌、宫颈癌密切相关。
肿瘤的主要症状有:
1.发现肿块且治疗2周后并未好转,而是继续发展,判定其是肿瘤的可能性较大。体内器官的肿块不易发现,应留意肿块引起的相关症状,如压迫或阻塞器官等情况。
2.初期阶段的肿瘤一般不会有痛感,但神经干周围的肿瘤或实质器官的肿瘤等,会导致疼痛。当肿瘤发展到晚期,致使大出血或压迫神经等,会引起急性腹痛或顽固性神经痛。若出现腿部、脊椎、肩部等处发生疼痛,且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前往医院做相关检查。
3.溃疡通常是皮肤癌患者的主要症状,而发热症状则多见于肝癌、胃癌及肾癌等。肺癌患者会出现咳嗽的症状,并伴有胸痛、呼吸困难等。
肿瘤的治疗方法
1.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如根治性切除、肿瘤缩小手术等。手术治疗可帮助晚期肿瘤患者减少肿瘤细胞的数量,为其他治疗提供适宜的环境。
2.部分患者由于身体原因不适合进行手术治疗,或肿瘤位置不便于手术,均可采用放疗。其可配合手术将残留病灶进行清除或将肿瘤体积缩小,以此提高治疗效果。
3.化疗可对晚期肿瘤患者手术前后的治疗起到辅助作用,如缩小体内的肿瘤体积,使患者可接受手术或进行放疗。
4.生物免疫治疗是通过生物反应调节剂来调整体内的免疫系统,提高免疫功能,增强患者自身抗肿瘤的免疫能力,其具有安全性高、针对性强等特点。
5.通过改变机体的内分泌环境,使激素保持平衡从而延缓恶性肿瘤的发展。如甲状腺癌、乳腺癌等,均可采取内分泌治疗的方式。
6.恶性肿瘤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疼痛,还会增加其心理压力,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科学的心理治疗可有效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肿瘤治疗的效果。
7.运用靶向药物进行治疗,该类药物能精确分辨肿瘤细胞并将其消灭。靶向治疗主要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其疗效好且副作用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