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临床药师教你如何避免药物过敏
2024-06-19 10:16:31
作者:李隆斌
作者单位:桂平市人民医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与各种药物打交道,无论是治疗疾病还是缓解不适,药物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对于某些人来说,药物却可能成为潜在的威胁——药物过敏。药物过敏,即人体对某种药物产生的异常免疫反应,轻则引起皮肤红疹、瘙痒,重则可能导致呼吸困难、休克甚至危及生命。作为医院的工作者,特别是临床药师,我们深知药物过敏的严重性,因此,本文旨在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广大公众传授如何避免药物过敏的实用知识。

一、认识药物过敏的症状与类型

药物过敏的症状多种多样,但最常见的包括皮肤反应,如红斑、丘疹、水疱等,以及全身性症状,如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喉头水肿、低血压甚至休克等危及生命的症状。根据过敏反应的发生速度和机制,药物过敏可分为速发型和迟发型两大类。

速发型过敏反应通常在接触药物后几分钟到几小时内发生,而迟发型则可能在数天或数周后才出现症状。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类型的过敏称为交叉过敏,即患者对某种药物过敏后,也可能对其他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产生过敏反应。

二、了解个人过敏史与家族史

避免药物过敏的第一步是了解自己的过敏史和家族史。在就医时,务必详细告知医生自己曾经对哪些药物过敏,包括过敏的药物名称、过敏反应的症状及严重程度等。这些信息对于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至关重要。同时,如果家族中有药物过敏史,特别是直系亲属中有类似情况,也应主动告知医生,以便医生在用药时更加谨慎。

三、新药与特殊药物的谨慎使用

新药的问世往往伴随着医疗进步的喜悦,但它们同样携带了未知的风险与挑战。尽管新药在上市前需历经严苛的临床试验与审批,其安全性与有效性已得到初步验证,但个体间的差异意味着仍有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尤其是过敏反应。因此,患者在使用新药时,务必遵循医生的指导,细致观察身体反应,任何不寻常的体征或症状都可能是过敏的预警信号,此时应立即停药并寻求医疗帮助。

对于抗生素、生物制品等特殊药物,由于其特殊的化学结构或作用机制,更易触发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过敏。在使用这些药物前,患者应充分了解其潜在风险,包括但不限于过敏史询问、必要的皮试等,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安全的用药计划。总之,谨慎用药,是避免药物过敏的重要一环。

四、遵循医嘱,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是避免药物过敏的关键。患者在使用任何药物时,都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和处方进行。这包括药物的剂量、用药时间、频次以及疗程等各个方面。切勿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改用药方案,以免因用药不当而引发过敏反应或加重病情。同时,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用药方案或采取其他必要的治疗措施。

五、预防与应对措施

为了预防药物过敏的发生,患者必须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做皮试筛查。例如,在首次使用某种新药前进行皮试筛查;对于已知过敏的药物及其同类药物应尽量避免使用;在使用易致敏药物时,逐步加量并观察反应等。此外,患者还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增强身体免疫力,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一旦发生药物过敏,患者应立即停药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缓解症状和控制病情。对于严重的过敏反应,如休克等紧急情况,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进行初步的自救措施,如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六、结语与呼吁

药物过敏虽然可怕,但并非不可预防。通过了解自己的过敏史和家族史、谨慎使用新药与特殊药物、遵循医嘱合理用药以及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药物过敏的发生风险。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药物过敏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就医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保护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在此,我们呼吁广大公众加强对药物过敏知识的了解和认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同时,我们也希望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药物过敏的监测和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构建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