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肺癌的免疫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作用与机制
2024-07-23 09:37:00
作者:韦枫
作者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
肺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前列的恶性肿瘤之一,长期以来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重点。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肺癌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创新与优化。其中,免疫治疗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为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旨在科普肺癌免疫治疗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 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基本概念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一类能够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攻击力的药物。它们通过靶向T细胞上的免疫检查点分子,抑制或阻断肿瘤细胞对T细胞的抑制作用,从而恢复T细胞的活力,并增加其对肿瘤细胞的攻击能力。这一创新的治疗策略打破了传统化疗和放疗对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无差别攻击的局限,实现了更加精准和有效的肿瘤治疗。 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主要作用机制 1. PD-1/PD-L1抑制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是表达在激活的T细胞上的一种免疫检查点分子,而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1)则主要表达在肿瘤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上。当PD-L1与PD-1结合时,会抑制T细胞的活化与攻击能力,导致肿瘤细胞逃脱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攻击,即所谓的“免疫逃逸”。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抑制PD-1或PD-L1的结合,阻断这一抑制途径,使T细胞能够重新激活并对肿瘤发起有效攻击。 2. CTLA-4抑制CTLA-4(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是另一种关键的免疫检查点分子,主要表达在刺激期的T细胞表面。CTLA-4与抗原呈递细胞结合后,会抑制T细胞的活化,从而减弱免疫系统的抗肿瘤能力。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抑制CTLA-4的作用,能够增加T细胞的活化程度,进一步增强其对肿瘤细胞的攻击能力。 3. 促进肿瘤细胞的抗原呈递除了直接抑制免疫检查点分子的作用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还能通过降低肿瘤细胞上PD-L1的表达,减少其与PD-1的抑制作用,使肿瘤细胞更容易被抗原呈递细胞(如树突状细胞)识别和攻击。这一过程促进了免疫系统的整体抗肿瘤反应,增强了治疗效果。 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1. 临床应用现状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已相当广泛,尤其是在晚期或转移性肺癌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疗效。在肺癌的免疫治疗中,以PD-1和PD-L1为靶点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最为常见。这些药物通过恢复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了生活质量。 2. 治疗策略与方案单药治疗:对于PD-L1高表达的患者,单药免疫治疗常作为首选治疗方案。这类患者往往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更多,实现长期的肿瘤控制甚至完全缓解。

联合治疗:对于PD-L1低表达或阴性的患者,免疫联合化疗方案通常更为有效。联合治疗能够利用化疗药物的直接杀伤作用与免疫治疗的免疫调节作用相互补充,提高治疗效果。

个体化治疗:随着对肺癌基因型和免疫系统特点研究的深入,个体化治疗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及其治疗方案,将进一步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 面临的挑战耐药性问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耐药性是临床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原发性耐药、适应性耐药及获得性耐药等不同耐药模式的出现,影响了患者的长期疗效。

超进展现象:部分患者在接受免疫治疗后可能出现肿瘤加速生长的现象(超进展),这一现象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但可能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引发的其他信号旁路异常激活或适应性免疫耐药有关。

治疗费用高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费用相对较高,给部分患者带来了经济负担。 2. 面临的机遇联合治疗策略:通过联合其他类型免疫治疗药物、化疗、抗血管生成治疗药物以及放疗等,可以延缓或逆转免疫耐药,提高治疗效果。

新型药物的研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更多新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及其他免疫治疗药物正在研发中,这将为肺癌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个体化治疗的发展:基于患者基因型、肿瘤微环境以及免疫反应特征的个体化治疗策略,将进一步优化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治疗负担。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为这一顽疾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通过恢复和增强免疫系统的抗肿瘤能力,这些药物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然而,免疫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和未解之谜。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