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硬脑膜下血肿是怎么引起的
2024-07-23 09:39:54
作者:韦总当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硬脑膜下血肿,这一听起来就让人感到不寒而栗的疾病名称,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并不熟悉。但实际上,它是一种相对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尤其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那么,硬脑膜下血肿究竟是怎么引起的呢?本文将从科学的角度,为您揭示这一疾病的成因。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硬脑膜下血肿的基本概念。硬脑膜下血肿,顾名思义,是指血液积聚在硬脑膜和大脑表面之间的空间内。硬脑膜是覆盖在大脑表面的一层坚硬的薄膜,它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大脑免受外界伤害。当血液积聚在这两层之间时,就形成了硬脑膜下血肿。

那么,导致硬脑膜下血肿的原因有哪些呢?

1. 外伤:这是硬脑膜下血肿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当头部受到外力撞击时,如交通事故、跌倒、体育活动等,头部的血管可能会破裂,导致血液流入硬脑膜下空间。这种情况下,血肿通常发生在受伤部位的对侧。

2.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壁往往较为脆弱,容易破裂。当血压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脑血管可能会破裂出血,形成硬脑膜下血肿。这种情况下,血肿通常发生在大脑的深部区域。

3. 血液病变: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等,会导致血液凝固功能异常,容易出血。当这些疾病累及脑部血管时,也可能导致硬脑膜下血肿的发生。

4. 颅内手术:进行颅内手术时,医生需要切开颅骨和硬脑膜以接近大脑。如果手术过程中操作不当或术后出现并发症,如颅内感染、颅内压增高等,也可能导致硬脑膜下血肿的发生。

5. 其他因素:如脑肿瘤、脑动脉瘤破裂等也可能导致硬脑膜下血肿的发生。此外,一些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也可能增加硬脑膜下血肿的风险。

了解了硬脑膜下血肿的成因后,我们来看看这种疾病的症状。硬脑膜下血肿的症状因人而异,取决于血肿的大小和位置。一般来说,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肢体无力等。其中,头痛和呕吐是最常见的症状,通常随着血肿的增大而逐渐加重。意识障碍可能表现为嗜睡、昏迷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肢体无力则可能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肢体无力,甚至瘫痪。

那么,如何诊断和治疗硬脑膜下血肿呢?

诊断硬脑膜下血肿通常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体检结果,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硬脑膜下血肿的可能。然后通过CT、MRI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血肿的大小、位置和范围。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并评估治疗效果。

治疗硬脑膜下血肿的方法主要有两种: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使用止血药物、降压药物等来控制病情的发展。手术治疗则是通过开颅手术将血肿清除,恢复脑部的正常功能。手术治疗的成功率较高,但风险也相对较大,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权衡。

除了治疗外,预防硬脑膜下血肿也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注意头部安全,避免参与高风险的活动,如滑板、攀岩等。同时,在交通出行时,要佩戴好安全头盔,减少意外发生的风险。

控制血压对于预防硬脑膜下血肿也具有重要意义。高血压是导致血管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长期高血压会使得血管壁变得脆弱,容易破裂出血。而血肿一旦形成,就可能压迫脑组织,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症状。因此,我们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以降低血压水平,减少血管破裂的风险。

定期进行体检是预防硬脑膜下血肿的有效手段。通过体检,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血液系统疾病,如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等。这些疾病都可能增加血肿形成的风险。因此,我们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全面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总之,硬脑膜下血肿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了解其成因、症状和治疗方法对于预防和治疗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本文能帮助您更好地认识硬脑膜下血肿,并提醒您注意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