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从“心”出发,急救无忧——家庭急救手册
2024-07-12 10:41:12
作者:张志红
作者单位:华北医疗健康集团邢台总医院 急诊科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安全与健康成为了每个家庭最为关注的议题之一。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伤害或疾病发作,掌握基本的家庭急救知识显得尤为重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从“心”出发,探索《家庭急救手册》的精髓,让急救成为守护家人健康的坚实盾牌,让爱与关怀在紧急时刻也能温暖传递,实现“急救无忧”。

一、认识急救:从“心”开始的重要性

急救,不仅仅是医疗人员的专利,更是每个家庭成员都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它关乎生命的延续,是对家人最直接的守护。从“心”出发,意味着我们要以关爱和责任感为驱动,主动学习急救知识,将这份技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当紧急情况发生时,能够迅速、准确地采取行动,为后续的专业救治赢得宝贵时间。

二、家庭急救的基本原则

1.冷静判断:面对突发状况,首先要保持冷静,迅速评估现场安全,避免二次伤害。

2.及时呼救:在确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国内的120),并简要说明情况。

3.初步处理:根据所学急救知识,对伤者进行初步的生命体征监测和必要的紧急处理,如止血、心肺复苏等。

4.持续观察:在等待专业救援的过程中,持续观察伤者的状况,并根据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三、常见家庭急救技能

1.心肺复苏术(CPR)。心脏骤停是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掌握CPR至关重要。胸外按压深度:对于成人,按压深度应至少达到5~6厘米,以确保胸腔内压力足够推动血液循环。

按压频率:保持至少100~120次/分钟的按压速率,以模拟正常的心率。

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的比例:对于未经培训的旁观者,建议仅进行胸外按压;对于经过培训的人员,可采用30:2的比例进行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

2.止血。出血是常见的外伤表现,快速有效的止血能减少血液流失,降低休克风险。直接压迫法:适用于小伤口出血。使用清洁的布块或纱布直接覆盖伤口并施加压力。

加压包扎法:对于较大或难以压迫的伤口,可使用绷带或三角巾进行加压包扎,以减少血液流动。

止血带法:在极端情况下(如四肢大动脉出血),可使用止血带在伤口近心端绑扎,但需注意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造成肢体坏死。

3.烧伤与烫伤处理。避免使用冷水浸泡过久,以免导致体温过低。

对于化学性烧伤,应先去除衣物和污染物,再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口至少20分钟。

切勿涂抹任何药物或油脂类物质,以免加重伤情或影响医生处理。

4.窒息急救。对于成人和儿童窒息,可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站在或跪在患者身后,双手环抱其腰部,一手握拳,拇指侧抵住患者腹部中线位置(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另一只手握住此拳,快速向上向内冲击腹部,直到异物被排出。对于婴儿,则应将婴儿面朝下放在膝盖上,头部略低于胸部,一手托住婴儿下巴,另一手拍背5次,再翻转婴儿,头低脚高,用两指在胸骨下半部进行5次胸部快速按压。 5.中暑与热射病。迅速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用湿毛巾擦拭身体帮助降温,并补充含盐分的清凉饮料。若患者出现意识不清、抽搐等症状,应立即送医。

四、家庭急救包的准备

一个完备的家庭急救包是应对突发状况的重要物资。建议包含但不限于:医用纱布、绷带、消毒棉球、创可贴、无菌手套、剪刀、镊子、体温计、手电筒、冰袋、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抗过敏药(如氯雷他定)、急救手册等。定期检查并更新急救包内的物品,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五、结语

家庭急救是一门既实用又充满挑战的学问。从“心”出发,我们不仅要学习专业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更要将这份关爱和责任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紧急关头为家人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支持,实现真正的“急救无忧”。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守护每一个家庭的幸福与安康!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