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冬天要警惕一氧化碳中毒
2024-07-23 14:35:22
作者:邢爱红
作者单位:乳山市人民医院
气温降低与一氧化碳中毒高发期同步。提高防范意识减少中毒发生,及时识别一氧化碳中毒症状,尽快脱离中毒环境,第一时间到配备高压氧舱的医院规范就医!中毒后,在最短时间接受高压氧治疗,能帮助身体快速纠正缺氧,解离体内有害气体并排出体外,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减少脑损伤及迟发性脑病等并发症的发生。日常生活中,除了密闭空间炭火取暖,聚餐(木炭烧烤或火锅)、木炭围炉煮茶、使用燃气热水器等都需要注意通风,防范一氧化碳中毒!

冬季天气寒冷是一氧化碳中毒的高发季节意外一旦发生常常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提醒大家在使用煤炉、燃气、炭火时,一定要开窗透气、保持空气流通,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01

什么是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无色、无嗅、无味、无刺激性的有害气体,素有“隐形杀手”之称。

一氧化碳中毒,俗称煤气中毒。家庭或生产场所等环境通风差的情况下,煤炉产生的煤气、液化气管道漏气、工业生产煤气或矿井中的一氧化碳吸入都可以导致中毒。

在日常生活中,家庭用火、取暖、洗浴时缺乏预防措施,是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原因。 

02

一氧化碳中毒有哪些表现?

轻度中毒:

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软弱乏力、心跳加速、耳鸣、甚至短暂短暂昏厥。

中度中毒:

在轻型症状基础上,还会出现皮肤粘膜及口唇呈樱桃红色,多汗、烦躁多汗、心率失常、意识模糊、烦躁或嗜睡、昏迷等症状。

重度中毒:

患者很快出现痉挛、面色苍白或青紫、血压下降、瞳孔散大、呼吸抑制甚至死亡。即使经过抢救,存活者可能也存在后遗症,如迟发脑病、神经衰弱、震颤麻痹、偏瘫、偏盲、失语、吞咽困难、智力障碍等。

03

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如何紧急处理?

立即开门窗通风,转移中毒者,畅通呼吸道,

迅速将中毒者带到空气新鲜处,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阻塞气道引起窒息,抬高下肢,保证血液优先供给心脏和大脑,注意保暖的同时解开中毒者的衣领、裤带,保持呼吸道通畅。

拨打120送就近医院急救处理。

视情况急救,若出现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胸外按压。拨打120,尽快将病人护送到医院进一步治疗。尽快高压氧治疗,争取尽早进入高压氧舱治疗,减少后遗症。即使是轻度、中度,也要进行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是因为机体缺氧造成的疾病,而高压氧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体内的血氧含量,从而达到改善组织缺氧,促进各脏器功能恢复的效果。

04

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的机制:

可快速消除体内一氧化碳,给患者吸氧促进一氧化碳的排出,吸高浓度的氧,一氧化碳排出速度加快,加压吸纯氧,一氧化碳的排出速度更快。

纠正缺氧

足够多的氧立即使血浆处于氧饱和状态,尽管碳氧血红蛋白水平较高也可以维持患者存活,但必须及时纠正组织缺氧。

纠正一氧化碳引起的组织中毒。

高压氧增加血浆氧张力的作用并不只是简单的增加溶解氧,它还有助于驱使一氧化碳和与其结合的各种分子分离,并使其恢复功能,还可阻止氧合血红蛋白向碳氧血红蛋白的转变以及减少一氧化碳与其他分子的结合。

05                                      

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则:             

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一氧化碳暴露史是决定是否做高压氧治疗的重要因素,其次才考虑碳氧血红蛋白水平。无论病情多么严重或多么轻微,一旦怀疑诊断,先开始治疗。只要有以下任何一条,如昏迷、短暂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恶心、呕吐、头昏、头痛、反应迟钝等,立即正规高压氧治疗。

提醒大家: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如得到及时救治,绝大多数能够恢复出院。但有部分患者在住院2至3天后自觉无不适便要求出院,出院后不坚持高压氧治疗,导致中毒后一个月之内出现痴呆、记忆力减退、精神症状等表现,因此,为预防迟发性脑病,一氧化碳中毒后要积极行高压氧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在经过几次治疗后自我感觉身体已无碍就中断了治疗,这样很容易再次发生腿软、密闭环境头疼等不适症状,请谨遵医嘱坚持治疗才能使身体彻底恢复健康。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