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产后护理秘籍:如何有效预防产后出血?
2024-07-23 15:26:15
作者:覃琛淑
作者单位:横州市妇幼保健院

产后出血是产妇在分娩后可能出现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它不仅威胁着产妇的生命安全,还可能对产妇的身心健康造成长期影响。因此,了解并有效预防产后出血,对于每一位即将成为母亲的女性来说都至关重要。本文将从产前准备、产时处理、产后观察及护理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如何有效预防产后出血。

一、产前准备:奠定坚实基础

1.加强产前保健:产前保健是预防产后出血的第一道防线。从怀孕初期开始,孕妇就应加强身体锻炼,特别是针对盆腔肌肉的锻炼,这有助于增强分娩时的肌肉力量,减少产后出血的风险。同时,合理的饮食安排也是必不可少的,孕妇应保证营养均衡,多吃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牛奶、瘦肉、鱼、蔬菜和水果,以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2.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产前检查是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问题的重要手段。孕妇应按时进行产前检查,特别是要注意检查有无贫血、血液系统疾病或其他异常情况。贫血是产后出血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因此孕妇在孕期应特别关注自己的血红蛋白水平,如有贫血应及时补充铁剂,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3.控制胎儿体重和孕妇体重增长:胎儿过大和孕妇体重增长过多都会增加分娩的难度和产后出血的风险。因此,孕妇在孕期应合理控制饮食,避免过度摄入高热量食物,同时适量进行运动,以控制胎儿体重和自身体重的合理增长。

二、产时处理:规范操作,减少风险

1.规范接产技术:分娩过程中,医生应严格遵守接产规范,正确引导胎头、胎肩及胎体顺利娩出,避免暴力接生导致产道撕裂和产后出血。对于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应安排有较高业务水平的医生在场守候,以便及时应对突发情况。

2.仔细检查胎盘和胎膜:胎盘娩出后,医生应仔细检查胎盘和胎膜的完整性,确保没有残留物滞留在宫腔内。如有胎盘滞留或粘连,应及时进行处理,以免引发产后出血。

3.正确处理软产道损伤:分娩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软产道损伤,如宫颈裂伤、阴道裂伤等。医生应仔细检查并彻底止血,对于裂伤较大的部位应进行缝合处理,以减少产后出血的风险。

三、产后观察与护理:严密监护,及时处理

1.产后密切观察:产妇分娩后2小时内是产后出血的高发期,因此应在这段时间内对产妇进行严密监护。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指征、阴道流血和宫缩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同时,也不能忽视产后12小时以后的出血情况,应向产妇交代注意事项,医护人员定期巡视,发现问题及早处理。

2.促进子宫收缩: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促进子宫收缩,医生可在分娩后给予产妇适量的宫缩剂,如缩宫素等。同时,产妇也可以通过按摩子宫、热敷等方法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3.保持充足休息和合理饮食:产后恢复期间,产妇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和乳汁分泌,而合理的饮食则能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产妇应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以免影响身体恢复和乳汁分泌。

4.及时发现并处理高危因素:对于存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如多孕、多产、高龄初产妇、低龄孕妇、有子宫肌瘤剔除史、生殖器发育不全或畸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糖尿病、血液病等,应提前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同时,在分娩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产妇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转诊至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处理。

四、心理支持与健康教育

1.心理支持:产后出血不仅给产妇的身体带来伤害,还可能对其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因此,医护人员和家属应给予产妇充分的心理支持,帮助其缓解焦虑和恐惧情绪,增强自信心和应对能力。

2.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产妇对产后出血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使其了解产后出血的原因、预防方法和应对措施。同时,鼓励产妇积极参与产前保健和产后恢复活动,促进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康复。

综上所述,预防产后出血需要从产前准备、产时处理、产后观察与护理以及心理支持与健康教育等多个方面入手。通过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