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麻醉术后恶心呕吐是怎么回事
2023-05-17 11:26:25
作者:梁鸿韬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麻醉科
麻醉意味着人体的知觉或感觉丧失。感觉丧失可以是局部性的,即体现在身体的某个部位,但也可以是全身性的,即体现在患者失去全身知觉或无意识。麻醉是通过注射药物使人体疼痛或知觉暂时消失的过程。

医学领域将麻醉分为全身麻醉与局部麻醉,但二者有明显区别,表现在以下方面。

定义:全身麻醉为将麻醉药物经呼吸道吸入、静脉或肌肉注入人体,让药物暂时抑制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使人体有神志消失、全身痛觉消失、记忆力减退、骨骼肌松弛等表现;局部麻醉也就是部位麻醉,指的是在人体处于清醒状态时将麻醉药物注入身体局部,使局部位置的神经传导功能暂时被阻断。

分类:全身麻醉有吸入、静脉、复合麻醉几种;局部麻醉有表面、局部浸润、静脉局部麻醉、区域阻滞等几种。

术前饮食:全身麻醉禁食6~8h,禁饮4h,小儿需控制在2h;局部麻醉,不需要禁食和水。

以下从麻醉的不良反应、原因、处理等展开科普。

麻醉有哪些不良反应?不同的麻醉方式下产生的不良反应各有不同。全身麻醉主要有以下不良反应:反流、误吸和吸入性肺炎;躁动;苏醒延迟;术后恶心与呕吐;支气管痉挛;低氧血症与通气不足;急性肺不张;通气不足综合征;高血压;脑血管意外;恶性高热。局部麻醉的不良反应为:组织毒性(皮肤暂时性水肿);神经毒症、损伤;高敏反应;心脏毒性反应;穿刺点血肿;穿刺点感染。

麻醉术后为什么有恶心、呕吐反应?麻醉过程中药物逐步进入人体血液,刺激延髓内的呕吐中枢导致恶心和呕吐;在各种强烈的刺激下也可能加剧恶心、呕吐不适感,如全身麻醉下气管内插管;浅麻醉情况下呕吐中心具有极高的敏感性;与手术药物、方式有关。

麻醉术后恶心呕吐怎么办?麻醉术后的恶心呕吐现象相对常见,如遇到这一情况必须找对方法。因为麻醉术后的恶心、呕吐由多方面因素所致,只有做到对症下药才能保障治疗效果。一般可采取以下方式:

药物治疗:部分易恶心、呕吐体质的患者在吸入七氟醚、异氟醚等药物后往往会伴随着恶心和呕吐不适感,对于这部分患者可采取药物疗法;对胃肠道不适的患者,需适当减少胃肠道反应的药物,减轻患者症状。

吸引疗法:部分患者的喉部不适感较为严重,对这部分患者可采用喉部吸引法,当吸引干净后用小剂量温水湿润或雾化吸入,增强喉部舒适度,减轻恶心与呕吐症状。

其他治疗:部分患者在麻醉术后往往因为体内的血容量不足而有头晕反应,这部分患者可通过补液来缓解。如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由电解质紊乱而导致,可及时补充水分与电解质。麻醉术后患者出现的恶心与呕吐症状,同样可用针灸方法来处理,如揿针埋针法。具体的工作中可选用无菌揿针,型号为0.25mm×1.3mm,选取患者的内关穴、合谷穴,对埋刺部分的皮肤进行消毒,用镊子夹取针圈,将针尖与穴位对准,以垂直方式向穴位进行针刺,使针圈平整留于皮肤,在针刺部位按压埋针,按压力度以患者自主感受到局部有酸胀感觉为适中力道,随后用胶布固定。埋针时间为3~5天,埋针期间患者每天左右用手按压穴位,每天按压2~3次,每次的按压时间为3min。揿针的针尖异常小,几乎不会刺激患者的痛觉神经末梢,也不会影响患者的内部组织,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好。内关穴和合谷穴为调理肠胃的穴位,刺激这两个穴位能调节脾胃、宁神镇静,进而对缓解麻醉术后的恶心与呕吐有明显作用。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