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小儿多动症,家长该如何应对?
2024-07-19 10:04:42
作者:杨文明
作者单位:柳州市融安县妇幼保健院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小儿多动症(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这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和社交能力都可能产生影响。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小儿多动症呢?

一、了解小儿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或称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以及冲动行为。这些症状可能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出不同的程度,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和社交能力产生影响。

家长们需要细心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以便早期发现并应对多动症。一些典型的迹象包括:

1.难以集中注意力,容易分心。

2.过度活跃,无法安静地坐着。

3.冲动行为,难以控制自己的冲动。

4.在学习或游戏中难以保持持久的注意力。

如果您发现孩子有上述症状,建议您及时咨询专业的医疗人员。

二、家长如何应对小儿多动症

面对小儿多动症,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

1. 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

为了帮助孩子建立稳定的生活节奏,家长需要设定固定的作息时间。确保孩子每天有足够的睡眠,这对于调整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状态至关重要。同时,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和休闲时间,避免过度劳累。例如,可以制定一个每日时间表,明确规定学习时间、休息时间和娱乐时间。

2. 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了减少干扰,家长应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在学习区域内,尽量避免放置电视、游戏机等可能分散注意力的物品。此外,保持学习区域的整洁和有序,有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

3. 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

与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规则,明确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接受的,并设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当孩子表现出积极行为时,及时给予奖励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律性和自信心。例如,可以设立一个“星星榜”,记录孩子的良好行为,并根据累积的星星数量给予相应的奖励。

4. 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

家长应定期与孩子进行深入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同时,教会孩子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要,以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例如,可以设定一个固定的“家庭分享时间”,在这个时间里,每个家庭成员都可以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增进彼此的了解。

5. 配合医疗与教育专业人士

如果孩子的多动症状较为严重,家长应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同时,与学校老师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进步与困难,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三、如何寻求专业帮助

当孩子被诊断为多动症时,家长可能会感到无助和困惑。这时,寻求专业帮助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建议:

1. 选择合适的专业机构与人员:可以咨询儿童心理医生、发育儿科医生等专业人士。他们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为孩子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参加专业培训和讲座:家长可以参加相关的多动症培训和讲座,了解更多关于多动症的知识和应对策略。这有助于家长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

3. 加入家长互助组织:加入多动症家长互助组织,与其他家长分享经验、交流心得,共同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支持。

四、家长的心理调适与支持

面对孩子的多动症,家长的心理调适与支持同样重要。首先,家长应积极调整心态,保持乐观,坚信孩子有能力逐渐改善状况并取得进步。同时,家长也要照顾好自己的情绪,确保自己的心理健康,这样才能更好地陪伴和支持孩子。

当感到压力过大或情绪不稳时,不妨寻求心理咨询师的援助。心理咨询师能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教给家长有效的应对策略,从而帮助家长更从容地面对孩子的多动症问题,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挑战。通过心理咨询,家长可以获得情感支持和实用建议,进而增强自身的心理韧性,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坚实的后盾。

五、结语

小儿多动症是一个需要家长、学校和医疗专业人士共同努力的问题。作为家长,我们需要了解并识别多动症的症状,及时采取措施帮助孩子。通过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以及配合医疗与教育专业人士的建议,我们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同时,家长也要关注自己的情绪和需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寻求必要的心理咨询支持。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