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止痛药真的能止痛吗?揭秘真相
2024-07-19 10:08:00
作者:李雪萍
作者单位:南宁市邕宁区中医医院
疼痛,被誉为人类的第五大生命体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人们常以“牙痛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来形容疼痛的剧烈程度,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疼痛给人带来的巨大痛苦。事实上,牙痛可能真的潜藏着疾病,但相比之下,疼痛本身对人的折磨往往更为剧烈。它不仅让人苦不堪言,还可能引发焦虑、失眠、抑郁等一系列症状,严重干扰日常生活。而止痛药的出现,则如同一剂强心针,很大程度上能够缓解身体不适,提升生活质量。那么,止痛药究竟是如何发挥其止痛功效的呢?

一、疼痛的产生

疼痛,作为一种深刻而复杂的生理和心理体验,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重要警示性反应。它通常由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所引发,是身体向我们传达的一种紧急信号。当身体受到伤害时,神经末梢的感受器会迅速将这一信息转化为神经信号,并沿着神经纤维迅速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

最终,疼痛信号在大脑中被精心解读,不仅及时提示身体可能正遭受伤害,还驱使我们迅速行动以避免进一步损伤。然而,当疼痛变得难以忍受或持续存在时,它便超越了正常生理范畴,成为一种迫切需要医学干预的病理状态。

二、止痛药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止痛药作为缓解或消除疼痛的药物,在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非甾体类抗炎药和阿片类镇痛药。

1.非甾体类抗炎药主要通过抑制疼痛部位的环氧化酶来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进而降低痛觉感受器对疼痛物质的敏感性,从而有效减轻疼痛。这类药物广泛应用于组织损伤或炎症引起的疼痛,如关节痛、肌肉痛和痛经等。然而,对于急性的锐痛、严重创伤的剧痛以及平滑肌绞痛,如肾绞痛和胃肠痉挛引起的疼痛,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效果并不显著。

2.阿片类镇痛药则是一种中枢性止痛药,它的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断外周伤害性刺激的信号向中枢系统的传递,使患者感觉不到疼痛。这类药物在临床上常用的有吗啡、芬太尼、哌替啶等,它们对各种疼痛均有一定的缓解效果,对于慢性疼痛的治疗效果相较于急性锐痛更为显著。然而,阿片类镇痛药属于管制药品,如果使用不当,不但容易成瘾,还可能会导致药物中毒,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昏迷、呼吸抑制、血压下降等严重不良反应。因此,这类药物必须经过医生的严格诊断评估后才能使用。

除了上述两大类止痛药外,还有其他类型的止痛药,如解痉镇痛药、镇静催眠药、抗抑郁药以及激素类药物等。这些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通常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原发性疾病以及治病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和判断,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三、止痛药使用的注意事项

鉴于止痛药的双刃剑特性,使用时必须谨慎,并遵循以下注意事项:

1.严格遵循医嘱或药品说明书:严格遵循医嘱或药品说明书是使用止痛药的基本要求。对于可自行购买的非处方药止痛药,务必按照说明书指导正确用药;对于经医生诊断后开具的处方药止痛药,则需严格遵守医嘱的剂量和使用时间,不可擅自更改,以免药效不佳或副作用加剧。

2.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在使用止痛药时,应告知医生自己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和保健品,以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

3. 避免长期大量使用:长期或大量使用止痛药可能增加药物依赖和严重副作用的风险。因此,应在疼痛缓解后及时停药或减少剂量,并在医生指导下探索其他疼痛管理方法。

4. 关注非药物疗法: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可以尝试物理疗法(如热敷、冷敷、按摩)、心理疗法(如放松训练、认知行为疗法)等非药物方法来缓解疼痛。这些方法可以作为药物治疗的辅助手段,减少药物的使用需求。

5. 警惕滥用与依赖:止痛药的滥用和依赖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应避免为了追求快速止痛而盲目过量使用或长期依赖高剂量药物。公众应提高对止痛药滥用危害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6. 特殊人群的谨慎使用:儿童、老年人、孕妇和患有特定疾病(如肝肾功能不全、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在使用止痛药时需特别谨慎,因为他们对药物的反应可能更加敏感或存在额外的风险。

四、结论

综上所述,止痛药在缓解疼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使用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其分类、作用机制及潜在风险的基础上。通过遵循医嘱、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避免长期大量使用、探索非药物疗法以及警惕滥用与依赖,我们可以更安全、有效地利用止痛药来管理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