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又称为心肌梗死,发病率较高,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药物、手术等方法可以控制病情,但是患者出院后,离开护理人员监督,很有可能出现一些不当行为,影响预后。很多患者与家属都很好奇,关于心肌梗塞的家庭护理需要注意什么?我将为大家一一科普。
一、诱发心肌梗塞的原因有哪些?
心肌梗塞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许多人提起该病十分害怕,那么诱发心肌梗塞的原因有哪些呢?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下:
1.寒冷刺激
突然的寒冷刺激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塞,这是因为寒冷会导致人体出现血管痉挛和收缩,血液黏滞度升高,血流速度减慢,继而引发心肌梗塞。
2.情绪波动
患者情绪出现大幅度波动,体内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诱发机体应激反应,心脏功能受损,心肌梗塞概率增加。
3.暴饮暴食
许多心肌梗塞患者在暴饮暴食后发病,这主要是由于暴饮暴食后,血液进入消化道运转,血液黏稠度增加,如若此时我们合并高血压或冠心病,可能会导致冠状动脉形成粥样斑块,破裂后引发心肌梗塞。
4.过度劳累
如若我们长期从事过重的体力劳动,比如负重登楼、体育运动等,睡眠不足,生活作息不规律,将会刺激肾上腺素大量分泌,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导致心脏负担增加,心肌耗氧量加大,体内血液黏度剧增,心脏血管病变,最终诱发心肌梗塞。
5.便秘
便秘发病率较高,与生活习惯、肠道功能有关。便秘本身不会直接导致心肌梗塞,但是如若患者合并心绞痛、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在便秘时用力排便,将会导致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肌耗氧量需求增高,心肌血管内斑块稳定性被破坏,最终导致破裂,形成血栓堵塞冠状动脉血管,引起心肌梗塞。
6.吸烟、大量饮酒
吸烟和大量饮酒会刺激血管,增加血管收缩力,如若患者自身存在冠状动脉斑块,血管收缩将会造成不良刺激,导致斑块脱落,形成血栓,诱发心肌梗塞。
二、心肌梗塞的家庭护理措施有哪些?
1、急救护理:如若患者处于急性发作期,应立即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协助患者平躺,限制活动,检查气道是否可渗透,远离人群稠密或交通拥挤的区域,避免因疾病导致跌倒或其他事故,同时呼叫急救并等待治疗。
2、心理护理:心肌梗塞,听起来很可怕,很多人患病后,被疾病吓倒,担心预后、费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比如焦虑、抑郁、紧张,以至于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心脏反应加剧,心率加快,心脏收缩力增加,心脏负担加重,这很容易导致疾病恶化。因此,建议患者应注意调节情绪,不要过度担心,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减少对疾病的关注,选择健康的方式来缓解不良情绪,如听音乐、看电视等等。
3、饮食护理:为了对抗心肌梗塞并防止复发,饮食护理非常重要,建议患者定时吃三餐,不要因为没有食欲而放弃进食,合理饮食可以为身体活动、新陈代谢提供必要的能量。那么,如何照顾患者的饮食呢?尽量以清淡、易消化、高纤维、优质蛋白饮食为主,确保营养均衡摄入;不要吃辛辣、高脂肪、高糖、高盐、刺激性食物,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每天多喝水,控制在2000毫升左右,可以预防便秘,减轻心脏负担。
4、疼痛护理:心肌梗塞患者会出现胸痛症状,一些患者会因此而感到焦虑、不安,刺激中枢神经,加重疼痛感。因此,我们要多了解疾病知识,疼痛发作时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遵医嘱服用急救药物,如硝酸异山梨酯片,正常情况下,疼痛会在休息、服药后缓解,如若仍未缓解,应及时寻求医疗专业人员的帮助。
5、日常行为护理:过度劳累、睡眠不足和情绪波动等都属于不良行为,它们会增加心肌梗塞发作的可能性;为了控制疾病和避免复发,我们应该从日常生活着手,调整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生活,早睡早起,劳逸结合。
任何疾病的治疗都离不开两个词-坚持,这对治愈疾病特别重要,因此,我们要遵守医嘱,定期治疗,减少不良生活习惯,定期体检,才可以保证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