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血常规能查出哪些疾病风险?
2024-07-19 10:51:13
作者:黄慧华
作者单位:桂林市妇幼保健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听到“去做个血常规检查吧”这样的建议。那么,血常规检查究竟是什么?它又能为我们的健康带来哪些提示呢?简单来说,血常规检查是通过分析血液中的各种成分,来评估我们的身体健康状况的一种常规体检项目。它就像是我们身体的“晴雨表”,能够及早发现一些潜在的健康问题,为我们提供宝贵的预警信号。

一、血常规检查包括哪些项目?

血常规检查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作为重要指标,承担着将氧气输送至全身的重任。若其数量或含量偏低,可能预示着贫血的存在,患者往往会感到疲倦、无力,甚至出现头晕等症状。同时,白细胞也是血常规中的关键指标,它在身体内扮演着对抗感染的重要角色。一旦身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侵袭,白细胞会迅速增多,奋力消灭这些入侵者。其数量和分类的变化,为医生提供了判断身体是否存在感染或炎症的重要线索。此外,血小板在血常规中同样占据重要地位,它在凝血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守护着我们的身体健康。

二、血常规能揭示哪些疾病风险?

通过血常规检查,我们可以初步判断身体是否存在一些潜在的疾病风险。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血常规能够揭示的几种常见疾病风险。

1.贫血:贫血是常见血液疾病,主要表现为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偏低。血常规检查可及时发现贫血,并确定其类型和原因,如缺铁性贫血由体内铁元素不足导致,维生素缺乏性贫血则由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引起。针对不同类型贫血,可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补充铁剂、维生素B12或叶酸等。

2.感染与炎症:当身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袭时,白细胞会迅速增多以对抗。因此,血常规中的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可初步判断身体是否存在感染或炎症。如中性粒细胞增多可能意味细菌感染,淋巴细胞增多可能提示病毒感染。此外,一些非感染性疾病也可能导致白细胞增多。

3.血液系统疾病:血常规检查还可以初步筛查一些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这些疾病通常会导致白细胞数量或形态的异常变化。例如,白血病患者可能会出现白细胞异常增多,并伴有其他血常规指标的异常。通过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我们可以及早发现并管理这些血液系统疾病。

4.过敏与寄生虫感染:嗜酸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类型,它们在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当身体发生过敏反应或寄生虫感染时,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会增多。因此,通过血常规检查中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我们可以初步判断身体是否存在过敏或寄生虫感染的风险。

5.凝血障碍: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可能会导致出血性疾病或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通过血常规检查中的血小板计数和形态观察,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凝血障碍的存在,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来预防出血或血栓的形成。

三、如何解读血常规报告?

当我们拿到血常规报告时,可能会看到一系列的数字和符号。那么,如何解读这些报告呢?

我们需要关注报告中的正常范围和异常标志。如果某项指标超出了正常范围,并且标有“↑”或“↓”符号,这意味着该指标偏高或偏低。然而,即使结果轻微偏离正常,也不必过分紧张。因为血常规结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生理变化、药物使用等。因此,我们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医生的建议来综合判断。

其次,我们需要注意报告中的关键指标,如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血小板计数等。这些指标的变化可能意味着潜在的健康问题。例如,如果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偏低,可能意味着贫血;如果白细胞计数增高,可能提示感染或炎症的存在。

四、血常规检查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血常规检查前,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以免影响检查结果,并需按照医生要求调整饮食,如避免高脂、高糖食物。解读报告时,需考虑个体差异和生理变化,如孕妇的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可能偏低,属正常生理现象。因此,应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和医生建议进行综合判断。若血常规结果异常或有疑问,应及时咨询专业医生,以便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医生会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帮助更好地管理健康风险。

结论

血常规作为基础健康检查项目,具有简便、经济、有效等优点。定期检测血常规指标有助于及早发现并管理潜在健康风险。因此,我们应重视血常规检查,将其视为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解读报告时,需保持冷静客观,结合临床症状和医生建议做出正确判断和处理。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