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情况,每1000名活产婴儿中约有8例患有该疾病。所以,在孕期接受先天性心脏病超声筛查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孕妇。
先天性心脏病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1、母体因素
对于存在下述情况的孕妈妈,建议接受心超检查:
(1)家族先天性心脏病史。如果孕妈妈有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先天性心脏病风险增加5%-20%;若胎儿父亲有先天性心脏病,胎儿疾病风险增加3.33%。如果第一胎有先心病,而第二胎出现先心病的风险为1%-5%;如果第二胎也有先心病,对第三胎来说,其患病风险就增加到了10%-20%。也就是说,怀过先天性心脏病胎儿的次数越多,下一胎的患病风险就越高。
(2)代谢性疾病。常见有糖尿病、苯丙酮尿症等。
(3)孕妈妈在备孕阶段或孕早期接触过放射性核素、X线等致畸物质。
(4)存在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接触史,这些成分主要存在于感冒退热药中,常见布洛芬、吲哚美辛、水杨酸等。
(5)妊娠早期有感冒高热史、病毒感染史(风疹病毒、巨噬细胞病毒等)、服药史等。
(6)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自身抗体阳性史。
(7)存在Marfan氏综合症和Noonan氏综合症等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史。
(8)人工授精或试管怀孕的胎儿。
2、胎儿因素
如果胎儿存在下述情况,需要进行心脏超声检查:
(1)合并心脏意外的其他系统结构畸形。
(2)胎儿存在房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情况
(3)妊娠11-13周时,胎儿颈项透明层(NT)增厚(超声报告提示NT≥3.0mm)。
(4)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妊娠,就是平常说的同卵双胞胎。
(5)超声检查时出现无法解释的胎儿偏小、羊水过多情况。
胎儿心脏超声检查要注意时间
一般来说,妊娠20-24周是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的最佳时间。这个阶段的胎儿,心脏结构已经发育完全,心脏超声可获得较清晰图像,比较容易判断是否存在先天性心脏病。
当然,其他孕周阶段进行胎儿心超检查也是可以的。部分医院开展早孕期心脏超声筛查及初诊。对于存在先心病高危因素的孕妇,尤其是NT增厚的胎儿、有先天性心脏病家族史的胎儿,比较建议在孕13-14周时接受1次早孕期心脏超声筛查与初步诊断。扩展的早期胎儿心脏超声检查(EFHE)是临床中较常使用的检查方式,可以检查出单心室、永存动脉干、肺动脉闭锁等预后不佳的心脏畸形情况,检出率可达85%。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能够极大程度上减少大孕周引产对孕妇身心健康的影响,而且早孕期心超阴性也能明显改善孕妇对胎儿健康情况的担忧。
晚孕期28-36周同样可进行胎儿心脏超声检查。这个阶段的检查主要是判断是否存在心脏横纹肌瘤,动脉导管早闭、卵圆孔早闭等晚发心脏畸形情况。但由于这个阶段的胎儿位置相对固定,所以部分切面显示并不十分清楚。
胎儿心脏超声检查是安全的吗?
对于需要进行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的孕妇,医生会根据实际情况遵循ALARA原则,即最小剂量原则,实施相关检查。检查过程中,减量缩短胎儿与超声接触的时间,采用较低热指数、机械指数进行仪器设置,检查尽量使成像保持较窄扇形宽度,并对深度进行优化,以此只对“感兴趣”的区域进行检查。同时,将彩色多普勒取样框最小化,使其与脉冲多普勒样门大小相同,控制单次持续检查时间不超过30min。基于此,从目前的情况来说,这种胎儿心超检查对胎儿是比较安全的。所以,有的时候超声医生会对孕妈妈们说“现在胎儿的位置不好,你先出去走走,吃点东西,胎儿体位变换之后再来检查”。这种做法不仅可以减少持续检查时间,而且当胎儿处于最佳胎位时,超声图像清晰度更高,更加方便医生进行判断。
胎儿心脏超声也有局限性
并不是所有的心脏结构异常情况都能够在胎儿期被诊断,比如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部分室间隔缺损、轻度瓣膜狭窄、轻度主动脉弓缩窄等等。这些畸形一般不是很严重,孩子出生后生长发育受影响较小,哪怕是需要手术治疗,效果也是比较理想的。
如果胎儿被诊断了先天性心脏病,需要到围产会诊中心就诊,围产会诊中心有专业的小儿心胸外科医生、遗传咨询医生以及产科医生,多学科的团队会对胎儿的治疗和预后给予比较完善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