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的发病率高吗?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常见于30~50岁妇女,20岁以下少见。据统计,30岁以上妇女约20%有子宫肌瘤。因肌瘤多无症状或少有症状,临床报道的发病率远低于子宫肌瘤的真实发病率。
为什么会得子宫肌瘤?
现在的研究尚不能明了子宫肌瘤的病因,但子宫肌瘤好发于生育期,青春期前少见,绝经后子宫肌瘤会萎缩或消退,提示其发生可能与女性激素相关。研究证实,子宫肌瘤中雌二醇的转化明显低于正常肌组织;子宫肌瘤中雌激素受体浓度明显高于周边肌组织,所以认为子宫肌瘤组织局部对雌激素的高敏感性是子宫肌瘤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子宫肌瘤还会位置不同?
子宫肌瘤生长部位各有不同,按部位分为子宫体肌瘤(约90%)和子宫颈肌瘤(约10%)。此外按肌瘤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分为3类:
①肌壁间肌瘤:占60%~70%,肌瘤位于子宫肌壁间,周围被肌层包围。
②浆膜下肌瘤:占20%,肌瘤向子宫浆膜面生长,并突出于子宫表面,仅由子宫浆膜覆盖,如果血供不足肌瘤可变性坏死;如果蒂扭转断裂,肌瘤脱落可以形成游离性肌瘤;如果位于子宫体侧壁向宫旁生长、突出于阔韧带之间,则形成阔韧带肌瘤。
③黏膜下肌瘤:占10%~15%,在宫腔内生长犹如异物,向宫腔方向生长,表面仅为子宫内膜覆盖,容易形成蒂,常引起子宫收缩,肌瘤可被挤出宫颈外口而突入阴道。
更常见的是,各种类型的肌瘤可发生在同一个子宫,这时候就称为多发性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有哪些症状?
子宫肌瘤偶尔会引起大量或长时间的月经出血,从而导致缺铁性贫血和社交尴尬。子宫肌瘤引起的子宫增大也可能导致腹胀、疼痛、胃肠道症状(如腹泻或便秘)和泌尿系统症状(如尿频、尿潴留或夜尿)。然而,无论肌瘤大小如何,许多女性仍然是没有症状的。
所有的子宫肌瘤都要手术吗?
子宫肌瘤的治疗应根据患者年龄、症状和生育要求,以及肌瘤的类型、大小、数目全面考虑,没有症状的肌瘤特别是近绝经者一般不需治疗。可以手术的情况包括:①因肌瘤导致月经过多,致继发贫血;②严重腹痛、性交痛或慢性腹痛、有蒂肌瘤扭转引起的急性腹痛;③肌瘤体积大压迫膀胱、直肠等引起相应症状;④因肌瘤造成不孕或反复流产;⑤疑有肉瘤变。
子宫肌瘤通过吃药能消失吗?
如果症状轻、近绝经年龄或全身情况不宜手术者,可以由医生评估后给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或者米非司酮等对症治疗的药物,这些药物有骨质疏松或子宫内膜病变等副作用,应该在妇科门诊随访应用,且停药后子宫肌瘤常会复发。
子宫肌瘤会不会变成癌?
子宫肌瘤属于良性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可能发生以下的变化,包括最常见的玻璃样变,以及囊性变、红色变性、肉瘤样变和钙化。肉瘤样变就是所谓的变成“癌”,但也不必为此担忧,肉瘤样变的几率仅为0.4%~0.8%,多见于绝经后子宫肌瘤伴疼痛和出血的患者。没有证据表明绝经前快速增长的肌瘤有肉瘤变的可能,但若绝经后妇女肌瘤增大仍应警惕。
有子宫肌瘤,平时该注意些什么?
子宫肌瘤有一些确定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包括营养和饮食习惯。大量研究显示,特定的膳食成分和营养具有影响激素相关疾病的潜在能力,因此可能影响肌瘤的形成和生长,其中比较明确的因素有:水果和绿色蔬菜的摄入量低与肌瘤形成的风险较高有关;维生素 D 缺乏与子宫肌瘤发病风险增加有关;与食物一起摄入的污染物(特别是吸烟、污染的空气、海鲜和绿叶蔬菜中的重金属与环境雌激素)会增加子宫肌瘤的风险。此外,对于大家所关注的饮酒、高糖高脂肪食物、豆浆等大豆制品、蜂制品,研究结论不如以上因素明确,但也倾向于增加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