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小儿高热惊厥不要慌
2024-07-17 11:10:00
作者:覃荟莹
作者单位:南宁急救医疗中心
流感高峰期,小儿出现高热惊厥的现象越来越多,高热抽搐是什么?婴儿在家里发生高热惊厥该如何处理?高热惊厥去医院应注意哪些事项?请家长朋友们先不要慌,本文为您简单科普。 什么是小儿高热惊厥? 小儿高热惊厥一般是由于儿童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引起的。好发于6月龄到5岁的小儿,18月龄宝宝发病最多。它的症状主要是发热,然后突然出现全身或局部肌群强直或阵挛性抽搐,两眼凝视、斜视或上翻,同时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变化,持续几秒到几分钟,可以是反复发作或者是持续状态,还可能伴随着喉痉挛、呼吸暂停、大小便失禁,发作后可以醒过来或者是昏睡。 小儿高热惊厥的表现 2.1高烧

小儿出现一次高烧情况,测量肛温的温度在38.5℃,或高于38.5℃;测量腋温的温度在38℃,或超过38℃时,小儿很可能会出现惊厥发作。

2.2知觉障碍

突然失去知觉,呼叫小儿无法应答,站立或移动时突然摔倒。

2.3痉挛

面部:双眼固定或上翻,注视或斜视,面部肌肉抽搐,牙关紧闭,口唇发绀,口角流涎。

2.4四肢:全身僵硬或出现抽搐,胳膊、腿出现抽动,或者表现为全身没有力气。

2.5肌肉:全身的肌肉无法自主运动,比如胃、肠、肛门肌肉等不正常运动,导致小儿出现呕吐和大小便失禁情况。

注意:出现上述抽搐症状时,可能是单一的,也可能是几种同时发生,特别是复杂性 FS局部发作时,可能只是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或肢体局部抽搐。 发生高热惊厥的原因 3.1家庭遗传性因素

如果家族中有人出现过高热惊厥,而且发作次数较多,那么小儿在发烧时发生惊厥的概率就会增加。

3.2儿童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全

儿童的大脑皮层还没有发育完全,对于热的敏感度也比较低,稍微发烧就会引起大脑皮层细胞异常放电,刺激平滑肌收缩,从而引起热惊厥。

此外,致使小儿出现高热惊厥的常见病因:病毒感染可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肺炎、急性胃肠炎、出疹性疾病等。 小儿出现高热惊厥对智力有影响吗? 多数发热惊厥对儿童的危害并不大。在中医看来,发烧其实是孩子体内阴阳相争所致,适当地发烧对幼儿的渗透有一定的好处,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但是,在24小时之内反复出现高热惊厥,且持续时间较长,则癫痫的发病率就很高,进而对儿童脑损伤有一定的风险,可能会影响智力。所以,当小儿出现高热惊厥时,需要到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小儿发生高热惊厥该怎么办? 小儿若是出现惊厥情况,通常持续3到5分钟后就会自行消失。以下介绍几点小儿高热惊厥家长应当如何处理:

5.1此时,家长不要再抱孩子,因为孩子在被抱起的过程中会出现反抗行为,很容易受到伤害。家长应当把小儿放在比较平坦的地方,并适当解开衣物。

5.2家长还应让孩子保持侧卧位,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如果嘴里有东西,要及时排出和清理。若孩子的牙齿咬得很紧,千万不要强行掰开。

5.3不能再让孩子在此时吃任何东西,否则会呛到气管,导致窒息,危及生命。

5.4孩子发生抽搐时,不能掐人中和虎口,也不能将手指放入孩子的口中,更不能使用指压板。

5.5孩子一旦停止发作,要尽快找出引起抽搐的原因,可能是发烧的原因,也很可能是其他原因,比如这一次发烧表现正常,没有高热惊厥情况,去医院检查时应当做24小时脑电图检查。 如何预防小儿发生高热惊厥? 6.1在日常生活中,对小儿加强护理,使其健康合理饮食,提高体质,增强免疫功能,减少发热情况。

6.2有高热惊厥病史的小儿,在发热初期应先给予退烧或物理降温,必要时可口服镇静剂。

6.3小儿出现发热,特别是手脚发凉时,要及时进行退烧治疗,家长可以用手搓四肢,促进小儿四肢血液循环,防止高热惊厥的发生。高热时还会出现寒战,这是正常的身体反应,但更多的时候,家长可能会将其归结为高冷。所以常常给小儿增加衣物,但是太多的衣物只会使小儿无法散热,则容易引发高热惊厥。

6.4当孩子出现高热症状的时候,一定要保持较高的室内温度,使其少穿衣服,这样才有利于小儿身体的散热,防止高热惊厥的发生。 结语 当小儿出现高热惊厥,家长应当保持冷静,并采取上述措施,并及时带小儿去医院诊断治疗,进而保证小儿健康成长。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