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膝关节退行性变?
膝关节的退行性变主要表现在关节软骨、软骨下骨、半月板、滑膜及周围肌肉、韧带等组织的退变和病变。这类损伤多因年龄增长、过度劳累、体重超标、运动损伤或其它损伤所致。关节软骨退化后,关节之间的摩擦力增大,可引起关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严重时可导致关节变形。
膝关节退行性变与中医的关系
中医将膝关节退行性变归类为“痹症”“膝痹”“鹤膝风”范畴,《素问·脉要精微论》云:“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这种疾病多发作于老年人群体,因而将本病的病机确定为风寒湿邪外侵加肝肾不足。
引起膝关节退行性变的因素
中医认为,风寒湿邪侵袭人体关节、经络,或者因外伤、劳损等因素,阻滞局部气血运行,就会出现临床表现如关节、筋骨、肌肉出现疼痛、麻木或关节肿胀的症状。
中医如何干预膝关节退行性变
1.口服中药。中药需选择具有强筋壮骨、补肝益肾类中药。比如,养筋汤:取白芍、熟地、麦冬、巴戟天、炒枣仁,采取补水润肝的策略,帮助患者放松筋骨,一般患者服用3-5剂,症状就可明显缓解,服用10剂左右,疼痛更轻。大多数膝关节退行性变患者都是长期受病痛困扰,甚至一些患者疼痛达10年以上,所以患者体内通常还有瘀和寒湿,此时可以在养筋汤中增加川牛膝、三七粉、桂枝这三味中药,桂枝能够疏通经络,使膝盖部位的经络得以打通,促进寒湿散去。川牛膝正应了中医说法“无牛膝不过膝”,这味中药对于膝盖以下的疾病的治疗效果非常好,能够强壮腰膝,引气血至膝盖部位,促进气血运行、舒筋活络。三七这味中药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肿的功效,膝关节退行性变患者大多存在半月板损伤,服用三七粉可促进半月板的修复。
2.针灸治疗。针灸是针刺和艾灸的统称,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改变患处血运情况,促进消炎退肿,从而改善症状。膝关节退行性变通常取穴足三里、梁丘、血海、承山、委中、阳陵泉、阴陵泉、牍鼻穴等,如果患者可以耐受,可以增加电针或艾灸治疗,通常治疗3-5次就可起效,症状能够得到大幅度缓解。
3.中药熏洗。中药熏洗主要是利用药气渗透皮肤,配合较高的温度,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进而缓解症状。常用的药材有伸筋草、海桐皮、桑寄生、川牛膝、威灵仙、红花、川椒、艾叶、透骨草等,水煎后外用熏洗,并且要将药材用布包好后置于膝部施熨。
4.推拿。推拿主要采用弹拨、摇法、按揉法、点法等,患者取仰卧位,医生先对患者穴位进行点按,然后采用拿捏、按揉法对大腿股四头肌和膝髌部位进行推拿,以发热为宜。然后,医生立于患侧膝旁,使用双手拇指向内侧推挤双髌骨,并且找到髌骨边缘压痛点进行垂直按压,起初力度应轻,观察患者的反应逐步增加力度。然后使用单手掌根部位对髌骨下缘进行按揉。最后,采用摇法施加于膝关节,并且协助患者进行膝关节外旋、内旋、屈伸等被动运动,在膝关节周围采用擦法。
5.物理疗法。主要是采用中药离子导入、热疗等方法,对膝关节局部进行刺激,使局部释放组胺,促进血管扩张,从而加速炎症吸收,使炎症迅速消退,血液循环加速,最终达到止痛消肿的作用。
6.足浴。中医认为,人体双足属于反射区,对双足进行浸泡、浴洗,能够促进双足经络疏通,从而使足部反射区在良性刺激之下,结合中药透皮经双足穴位、反射区吸收,进而从整体上调理机体的经络和气血。在膝关节退行性变的防治中,这一方法操作简单,适合患者在家中自行操作,深受患者的青睐。常用的足浴方:当归、羌活、路路通、千年健、独活、防风、防己、炒苍术、秦艽、川椒、荆芥、伸筋草、麻黄、桂枝、黑附子、灸草乌、威灵仙,煎煮后加热泡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