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关于乙型肝炎科普,你了解多少?
2024-08-15 16:08:05
作者:董培丽
作者单位:登封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乙型肝炎,即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HBV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本文将对乙型肝炎详细科普如下。

一、什么是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原为乙型肝炎病毒(HBV),这是一种DNA病毒,HBV感染是导致乙型肝炎的根本原因。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多样,且病情的轻重与肝脏的损害程度密切相关。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感染。但大多数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肝区痛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黄疸、发热、肝大等症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还可能出现肝掌、蜘蛛痣、脾大等体征,严重者甚至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二、传播途径

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母婴传播:生于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母亲的婴儿,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高达95%,大部分在分娩过程中感染,约5%~15%可能系宫内感染。

血液、体液传播:通过输血、血液制品或经破损的皮肤、黏膜进入机体而导致感染。例如,微量的污染血进入人体即可造成感染,如输血及血制品、注射、手术、针刺、血液透析、器官移植等均可传播。

性接触传播:乙肝感染者的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中均可检出乙肝病毒,在密切的性接触时,若恰好皮肤存在微小破损,则可能引起感染。

日常生活接触传播:通过隐蔽的胃肠道外传播途径,如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引起HBV的传播。易感者的皮肤、黏膜微小破损接触带有HBV的微量血液及体液等,是家庭内水平传播的重要途径。

其他传播途径:如经破损的消化道、呼吸道黏膜或昆虫咬等,但这些途径在现实中尚未得到广泛认可或确认。

三、治疗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核苷酸类似物(如恩替卡韦分散片、替比夫定片等)和干扰素类药物(如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a、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液等),这些药物能够抑制HBV的复制,减轻肝脏的炎症和损伤。

抗纤维化治疗:对于已经出现肝纤维化的患者,需要进行抗纤维化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中成药如安络化纤丸、活血化瘀胶囊等。

对症治疗:对于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常需使用保肝降酶药物,如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等,以减轻肝脏负担,促进肝细胞修复。黄疸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接受退黄治疗,包括使用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等药物,以促进胆红素的排泄和代谢。

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是乙型肝炎治疗的核心,通过抑制HBV的复制,减少病毒载量,从而减轻肝脏的炎症和纤维化程度。

免疫调节治疗:免疫调节治疗旨在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对HBV的清除能力,常用的免疫调节剂包括胸腺肽、转移因子等。

肝移植:对于终末期肝病、肝功能衰竭或肝癌的患者,肝移植可能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肝移植手术复杂、费用高昂,且术后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以防止排斥反应,因此并非所有乙型肝炎患者都适合进行肝移植。

四、预防

疫苗接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人群主要包括新生儿、婴幼儿、青少年及成人中未接种或未全程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者,以及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或血液制品者等高风险人群。

切断传播途径:通过加强血液制品管理、规范医疗操作、推广安全注射等措施,切断HBV的血液、体液传播途径。同时,加强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管理,避免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个人物品,减少HBV在日常生活接触中的传播。

保护易感人群:对于已经感染HBV的孕妇,应采取有效的母婴阻断措施,如接种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等,以减少母婴传播的风险。

总结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通过加强疫苗接种、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和加强健康教育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传播。同时,对于已经感染HBV的患者,应及时接受规范的治疗和管理,以减轻肝脏的炎症和纤维化程度,防止病情恶化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