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浅谈流感嗜血杆菌
2024-07-16 16:42:15
作者:邓爱梅
作者单位:崇左市妇幼保健院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其中一些微生物对我们的健康构成了威胁。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一种名为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简称H. influenzae)的细菌。尽管它的名字听起来与流感有关,但实际上,它并非流感的病原体,而是一种能够引发多种严重疾病的细菌,尤其在儿童中较为常见。本文简单介绍流感嗜血杆菌的相关知识,希望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流感嗜血杆菌。

一、什么是流感嗜血杆菌?

流感嗜血杆菌是1892年德国的细菌学家在一次流感暴发时,从病人的痰液中发现的一种细菌,因为这种细菌在人工培养时,必须提供新鲜血液或血液中的某些成分,被命名为“流感嗜血杆菌”。

流感嗜血杆菌,它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需氧,5%~10%CO2环境可促进生长,生长需要v和x两种因子,最适宜的培养基是巧克力琼脂平板。在血琼脂平板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周围,形成极小、圆形、透明的菌落,并有“卫星现象”。产生“卫星现象”的原因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合成较多的V因子,促进流感嗜血杆菌的生长。

根据荚膜的存在与否,流感嗜血杆菌可以分为荚膜菌株和无荚膜菌株两大类。其中,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是荚膜菌株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种,因其高度的毒性和致病性而备受关注。

二、流感嗜血杆菌的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有哪些?

人是流感嗜血杆菌已知唯一宿主。

流感嗜血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直接接触传播。当我们与感染者近距离接触时,比如咳嗽、打喷嚏、接触被细菌污染的物品后,再触摸自己的口鼻眼等黏膜部位等都可能导致感染。另外,患有流感嗜血杆菌阴道炎、宫颈炎的孕妇在分娩时也可引起胎儿的感染。

婴幼儿、学龄期儿童、孕妇和老人是流感嗜血杆菌的主要攻击目标。这是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对细菌的抵抗力较差。特别是其中6~11月龄儿童,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因此更容易受到Hib等病原体的侵袭。

三、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疾病

流感嗜血杆菌是引起世界范围内儿童发生严重疾病的常见原因,亦可导致多种类型的临床感染,其中最常见的是肺炎和脑膜炎。肺炎被认为是全球儿童第一杀手,b型流感嗜血杆菌是引起发展中国家儿童肺炎的主要原因之一,仅次于肺炎链球菌,也是引起五岁以下婴幼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的主要原因。此外,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后还可引起中耳炎、结膜炎、鼻窦炎。根据感染的部位不同可以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

1. 肺炎:患者可能出现高热、咳嗽、咳痰,严重时会有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

2. 脑膜炎:症状包括高热、头痛、恶心、呕吐,以及可能出现颈部僵硬、意识障碍等。

3. 中耳炎:患者会感到耳痛,有时还伴有发热和流脓。

4. 结膜炎:眼睛会发红、疼痛,有时伴有流泪和视力模糊。

5. 鼻窦炎:症状包括鼻塞、流脓涕、头痛等。

在婴幼儿中,Hib(b型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尤为严重,可能导致高致死率和致残率的脑膜炎。即使经过治疗存活,也有10%-40%的患者会留有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其中听力损失和智力障碍最为严重。因此,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对婴幼儿健康的威胁不容小觑,及时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四、流感嗜血杆菌如何被消灭?

流感嗜血杆菌的抵抗力较弱,对热、干燥以及常用的消毒剂都比较敏感。一般情况下,56℃加热30分钟即可被杀死,在干燥的痰内存活时间也不超过48小时。

抗菌药物是治疗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主要手段,多选择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地尼等三代头孢静脉或口服治疗。

五、日常生活中的如何预防流感嗜血杆菌的感染呢?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不随地吐痰等都可以有效减少细菌的传播。

2.保持环境卫生也是预防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关键。我们应该定期清洁家居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去人口密集场所的次数。

3.接种疫苗:是预防儿童HI感染的有效手段。目前唯一可接种的HI疫苗是Hib疫苗,常用产品有Hib疫苗、Hib-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简称百白破)四联疫苗、Hib-百白破-脊髓灰质炎五联疫苗,于2、3、4月龄接种;也可选择Hib-脑膜炎球菌A型和C型三联疫苗,于3、4和5月龄接种,对预防Hib感染有免疫保护。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