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高血压急症的识别与内科紧急护理措施
2024-08-15 17:47:00
作者:陈平
作者单位:岳阳市云溪区人民医院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而在某些特定情况下,高血压可能急剧恶化,发展成为高血压急症,这是一种需要立即进行医疗干预的紧急情况。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高血压急症的识别方法、内科紧急护理措施,以提高公众对高血压急症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一、高血压急症的定义与识别

1.定义

高血压急症是指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某些诱因作用下,血压突然和显著升高(一般超过180/120mmHg),并伴有进行性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功能不全的表现。这一状况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需要迅速识别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2.识别方法

高血压急症的识别主要依赖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血压测量结果。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识别指标:

①血压急剧升高:患者的收缩压超过180mmHg,舒张压超过120mmHg,且这种升高是突然和显著的。

②靶器官损害表现:包括但不限于严重头痛、视力模糊或失明、呼吸困难、胸痛、意识障碍等。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与血压急剧升高导致的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

③诱因分析:了解患者是否有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寒冷刺激等可能诱发高血压急症的诱因。

二、高血压急症的临床表现

高血压急症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取决于血压升高的程度和速度,以及靶器官受累情况。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临床表现:

①严重头痛:表现为持续性、剧烈的头痛,有时伴有恶心、呕吐。

视力模糊或失明:高血压急症可能导致眼底血管病变,引起视力模糊或失明。

②呼吸困难:高血压急症可能导致心力衰竭或肺水肿,表现为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嗽等症状。

③胸痛:高血压急症可能导致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表现为胸闷、胸痛等症状。

④意识障碍:高血压急症可能导致高血压脑病或颅内出血,表现为意识模糊、抽搐、昏迷等症状。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心悸、多汗、面色苍白或潮红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因人而异,也可能同时出现多种症状。因此,在出现上述症状时,应高度警惕高血压急症的可能性。

三、内科紧急护理措施

高血压急症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迅速采取内科紧急护理措施以控制血压并保护靶器官功能。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内科紧急护理措施:

1.立即就医

一旦出现高血压急症的症状,患者应立即就医。在就医过程中,患者应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和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病情。

2.监测血压

在就医前,患者或家属可尝试使用家用血压计进行血压监测。这有助于了解血压升高的程度和速度,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但请注意,家用血压计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诊断仍需依赖医院的专业设备。

3.药物治疗

高血压急症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如硝普钠、硝酸甘油、乌拉地尔等。这些药物能够迅速降低血压,减轻靶器官的负担。在使用降压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按时按量服用,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①静脉给药:一般采用静脉给药的方式来迅速降低血压。静脉给药可以确保药物快速进入血液循环,从而迅速发挥降压作用。

②口服降压药物:在静脉滴注药物的同时,建议患者开始口服降压药物。因为静脉给药维持时间并不长,联合口服长效制剂的降压药物有助于稳定血压。

4.一般处理

①卧床休息:高血压急症患者应立即进入抢救室(或收住ICU),卧床休息,避免过多搬动。室内应保持安静,光线暗淡,以减少外界刺激。

②吸氧:病情需要时给予吸氧治疗,密切注意患者的神志变化。

5.监测生命体征

立即开放静脉通道,必要时进行动脉内测压,定时测量血压、心率和呼吸等生命体征。这些监测数据有助于医生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6.准确评定血容量和颅内压

谨慎使用脱水药或快速利尿药,以准确评定患者的血容量和颅内压情况。这有助于医生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四、总结

高血压急症是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需迅速识别并采取紧急内科护理措施。识别关键在于血压急剧升高及伴随的靶器官损害症状。一旦确诊,应立即就医,通过药物治疗迅速降压,同时监测生命体征,保护靶器官功能。预防高血压急症,需定期体检、规律服药并维持健康生活方式。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减少高血压急症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